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陈 方:斩断汽车尾气检测中的腐败链条
陈方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汽车尾气检测腐败乱象来看,治理环保不仅仅是产业转型等领域的问题,在已有的环保标准基础上,如何防止这些环保标准被架空,其间的腐败问题必须正视。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然而在一些尾气检测的地下交易链条中,环保合格标志竟然可以花钱获得,濒临报废期限的“问题车”只花300元就能免检上路。近日,新华社的一组报道再次将汽车尾气检测中的腐败曝光于公众视野。

  梳理尾气检车中的腐败链条,无外乎一些地方检测站的工作人员与“车虫”内外勾结,在这样的暗箱操作下,看似程序严格的尾气检测,竟然漏洞频出。而尾气检测中的腐败乱象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环保部对全国近千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检查,就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

  许多领域的腐败,都和监管不力有关。汽车尾气检测站至少由三个部门监管,环保部门管标准、物价部门管价格,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审核结果,三部门管不住小小检测站,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机动车检测站各有各的“后台”,其实际经营者往往是环卫、交通等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肥水不流外人田”,内部之间的利益输送自我吸收,这一套普遍而独有的“检测体系”,以另一种严密的方式,架空了法律的文本规定。赤裸裸的尾气检测腐败登堂入室,也就不足为奇。

  监管不力导致尾气检测数据造假、买标卖标、检测流于形式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事实上,机动车尾气检测中的猫腻还不仅仅局限于此。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伴随着检测设备的监管空白,环检机构更多的则是追求招揽客源,而设备供应商则为了实现盈利,如此也造成了环检机构与设备供应商的相互勾结,劣质设备横行,好的检测设备却遭到驱逐。

  截至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根据多地环保部门公告,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造成雾霾、灰霾及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下,汽车尾气检测与排放规定,已经写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但是种种管理漏洞,导致汽车尾气检测成为一些人、一些部门以权谋私的手段,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从汽车尾气检测腐败乱象来看,治理环保不仅仅是产业转型等领域的问题,在已有的环保标准基础上,如何防止这些环保标准被架空,其间的腐败问题必须正视。尾气监测站以及诸多管理部门,原本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中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然而现实的乱象如此,权力的任性是最大问题。

  严格真实准确的汽车尾气检测标准如何才能真正落地?恐怕需要切断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与其上级监管部门之间的“亲戚”关系。汽车尾气检测中的腐败乱象虽然不是新问题,但它再次警醒人们注意到腐败是如何吞噬环境治理的努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