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李 强:狗肉风波背后的刻板印象
//www.workercn.cn2015-05-0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在墨美边境城市的蒂华纳,一家中国餐馆的发布会,吸引了19家平面媒体,7家电视台和4家电台。

  故事很简单:顾客发现这家餐馆在烹制狗肉,随即报警,于是当局查封了餐馆。尽管当事者和中国领事馆都称这是自用而非售买,可媒体和当地人依然相信,“无良店家”把狗肉当猪肉卖给了顾客。

  按照我们的文化习惯,吃狗肉只是少部分国人的爱好,挂猪头卖狗肉更是赔本的买卖。当地华人团体一再声明,此系偶发个案,不代表整个华人群体的形象,甚至要发起不食狗肉的倡议,以示尊重当地文化。

  其实,饮食文化的内涵相当复杂。虽然吃狗肉争议巨大,但墨西哥人并不陌生。他们的祖先阿兹特克人,有上千年饲养和食狗的历史,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后,这一传统才日渐衰微。直到今天,南部一些印第安部落仍会吃狗肉。

  即便在全球化时代,味蕾也是最难攻陷的阵地。互联网上,一些来自中国、越南以及菲律宾的网民,常常会就狗肉跟他人激烈争论。一方认为这是野蛮人的行为,另一方则坚决捍卫传统文化,还反问为何吃猪肉就不残忍。从狗肉之争,到捕鲸之辩,甚至豆腐脑该是甜的还是咸的,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不欢而散,一地鸡毛。

  从现代饮食文化发展的主流来看,吃狗肉只能算是小众爱好。但文化的演进和融合,总需要一个过程。1988年,韩国为了举办奥运会,不惜强行关闭狗肉馆以增进国家形象,但奥运会后狗肉馆生意依旧兴隆;墨西哥人被殖民近500年,才摒弃了吃狗肉的习俗;即便是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欧洲,100年前的巴黎大街上还有专门屠宰狗的铺子。

  饮食爱好的消长,最终会扣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如今的韩国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再吃狗肉,首尔的狗肉馆数量大不如前;日本吃鲸鱼肉的多是经历了整个战后的老人,鲸鱼料理成了地方特色;至于巴黎,泛滥的狗只和遍地的狗屎,已经成为巴黎市长竞选的议题。很多问题假以时日,便不再是问题。

  世界这么大,不同地域的人们相遇,进而遭遇文明的碰撞融合,是千百年来持续发生的故事。西风东渐好几百年,吃狗肉从传统习惯到遭人摒弃,牛从农耕资料变为上等美食;而随着东亚国家的崛起,中餐日餐在欧美声名鹊起,鸡爪猪蹄从食品废料变成出口生意。

  但这个过程,终究是艰难和漫长的。即便亚洲年轻一代不再视狗肉为珍馐,即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亚洲旅游和工作,但“亚洲人吃狗肉”的刻板印象仍然盛行。我们除了不吃狗肉,还要努力让别人知道我们不吃狗肉。这恐怕是对互联网资讯时代的某种反讽。

  回到蒂华纳的风波,事情虽由狗肉引起,可餐馆最后被封的原因,还在卫生标准和经营手续不合规。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墨西哥当地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墨西哥人相信,街边的玉米饼摊使用狗肉或是马肉冒充牛肉来售卖——这些摊贩都是墨西哥本地人在经营。墨西哥人最担忧的,可能并非吃不吃狗肉。饮食文化,不如食品安全重要。这个无关国籍和文化,而是现代社会的通行准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