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矛盾凸显期,医疗领域难免也会“乱花渐欲迷人眼”: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监管漏洞滋生的假药链条、医托骗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求医问药的过程却充满了无奈和艰辛。“等不及”、“伤不起”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医疗体制改革直接而强烈的利益诉求。
“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获捐款超140万引争议”,“父亲上街挨揍为儿筹钱,‘人肉沙包’获捐超50万”…… 这些加“duang”特效的“另类求助”吸引公众眼球获大量捐款,但更多人却无处求救。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无助和悲怆,一次又一次地击中了我们心中的爱与痛。
如果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老百姓的体面和尊严就面临着深层次的社会割裂。而全面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尊重和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
县级公立医院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让老百姓更加方便、低成本就医,是“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论是有效治理 “以药补医”,还是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抑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仅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也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重塑,都不可避免会带来“转型的阵痛”。
一项给许多人以光亮和希望的综合改革措施,在“落地”的过程中,既会遭遇既得利益者或软或硬的消极抵抗,也可能会被“钻空子”,这使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只有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复杂和艰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多一些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强大的实施操作系统,制度善意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惠及老百姓的求医问药。
通过持续、深入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县域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实现“大病不出县”,方便老百姓就地就医;这样美好的图景,值得每一个人期待。当梦想照进现实,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自然会提升,医疗改革自然会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