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日上午,南京明发滨江新城小区的一套房子里,发现了一具男子尸体。据了解,男子被发现时,尸体已开始腐烂,死亡已近一周,屋子都传出异味了。可令人不解的是,死者住的是一个群租房,里面连他在内共有7名租客。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竟没有发现异常。(5月20日《现代快报》)
一条“有异味”的新闻,引来不少“有意味”的解读。这条新闻,看得人心惊肉跳——特别是离乡背井,漂在外面居无定所的你,发现自己和当事人处境相若,再不自觉地代入后,马上就会痛如切肤。
新闻想表达的是,这群租房里连死者在内共有7名租客。“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竟没有发现异常”,借此感慨好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然后,新闻的走向,大致是分析群租利弊,当然主要集中在弊。在这样极端的新闻中,这群一个屋檐下的群租客的冷漠表现,似乎也没有为自己争取到任何道德、情感、正义和正当性方面的加分。
不过,其实真正的蜗居“蚁族”,或现还在合租的“南飞北漂”的各式在外务工青年,都不会为此感到过分惊诧。正如那几个受访租客所言,大家平时忙得一周互相见不到一面,是很正常,回来也多是关在自己小屋。铁打的群租房,流水的租客,十几二十天换一拨都很正常。
不得不悲哀承认,这位死后一周都未被发现的租客,某种意义上,对其他租客而言,就像一只死在墙角柜下的散发出异味的耗子一样,有租客甚至不堪忍受异味而搬走,都不愿意仔细排查各个角落。只因这个窝对它而言,只是今朝落魄,无处容身,暂且寄居的一个临时据点,而难言“家”。
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数十年,只能如游牧者逐水草而居一样,一直不断挪窝,却都只能租房甚至是合租群租,没有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没有对所居之地,所见之人的发自肺腑的爱,那么这种相见不相识的“冷漠”,就很难根除。
前段还有空巢老人死后无人知,现在是年轻小伙死后一周才被发现。空巢的故乡和群租的城市,联接着首尾两端的正是踌躇满志,无处安放又肆意打拼的青春。群租的生命,何时能自由闯荡怒放,而不是“有异味”地凋谢后,才引来这种迟到的假装“有意味”的探讨?
潇湘晨报:奥巴马访华夸张之外的另一种观察 2009-11-17 |
人民日报:网络安全国际合作需要诚意 2010-03-01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为APEC注入新的活力 2009-11-14 |
中华工商时报:互信合作面向未来 2009-11-18 |
李晓亮:“何不食肉糜”? 2010-10-26 |
李晓亮:“独孤求拆”面前“公共利益”哪去了 2010-07-02 |
经济参考报:期待A股市场产生更多的“分配... 2010-03-22 |
形象买不来 2011-06-16 |
李晓亮:“无法检测”比“注胶虾”更可怕 2012-02-17 |
法制日报:兰考火灾,制度与责任感叠加起来... 2013-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