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雅 婷:猝死悲剧呼唤新工作观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辛勤工作创造经济奇迹,但过度劳累影响幸福感

  一天曝出两则让人遗憾的新闻:27岁的丽江导游,说了一句“我早上5点钟起来,太累了”之后,猝死在景区。40岁的北京公交司机,一脚刹车后倒在了941路公交车上。事后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

  看报道知,两个人的工作状态都挺累。导游连续多天带团,早上5点就得起,舟车劳顿还得操心一团人的行程;公交司机从4月底到5月中旬,连续上了22天班,中间只休息了一天。

  猝死是极端事件,但背后折射着普遍性。不信,向身边打听去,谁没有喊累的时候?或多或少,谁没有过劳的体验?

  辛苦背后有宏阔的社会背景。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释放出经济活力,努力工作会给人带来丰厚回报,回报又形成继续努力的激励。越工作,个人劳动力价值越得到提升,工作机会也就越多,对自己未来的预期越高大上。大众工作伦理于是形成:能吃苦最光荣,多加班是好汉,好日子永远在未来!

  回顾世界经济史,许多国家经济崛起时,都有这样的阶段。市场活力充盈,人们勤奋而节俭,以尽力工作为美德。

  这样的工作观当然不可轻弃。然而,却必须补充。社会不仅有经济这个单一维度,过度劳累不仅影响国民健康,而且影响幸福感和获得感。

  还是举例说明吧。身边好些朋友,生命是单向度的,就是工作、挣钱。一提要注意身体、抽空去锻炼,他答:你看我工作忙得,哪有那闲心?上学时候经常在一起开个读书会的朋友,电话问问最近读什么书,回答是:你还是问我炒哪只股吧!没有空读书啊……工作成了一块顶天立地的石头,占满了生活空间,再不给身心留下别的突破口。肥胖率走高,阅读率走低,大家风尘仆仆,疲惫紧张。

  在个人层面,应该更新观念。敬业、拼搏,但也要张弛有度、控制节奏,让一味加码加速的状态变得更匀速、更从容。人生如同跑马拉松,每一阶段都拔足狂奔并不能持久,匀称地发力才有助于取得好成绩。

  在社会层面,要用一些制度设计来引导。比如,兰州前不久出台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休年假不给补贴,不安排休假的单位,限期整改。用制度去保障休息权,这开了个好头。

  我们将来的发展,更需要的不是蚁群式的低端劳动者,而是身心饱满的劳动者,以带来新的人口红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