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武汉大学发起的“关掉手机,挑战‘失联18小时’”的心理挑战引人关注,主动应战的200名武大学生70%以上有晚上玩手机的习惯,且每日玩手机超过3小时。虽然活动结果显示过半参与者离开手机会有一定焦虑情绪,但大家也发现,原来那些漏接的信息或电话,对自己的影响并没那么大。
该项活动旨在引起学生们关注人际互动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从仅仅依靠手机或者网络与外界交流的低头族模式中走出,逐渐融入正常的人际交际圈。活动只是针对大学生群体,但坦白说对于整个社会一样有着启迪的作用。
如今网络有句流行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无论是在公共场合的车站台、地铁上,或是私人聚会场合,大家各自低头玩手机:发短信、刷微博、聊微信,似乎忙得不亦乐乎,而就是在这样各自忙碌的低头按键中,亲朋好友间面对面的交流的时间却被挤压了。
朋友圈最近疯狂转发的一篇《一组深入骨髓的漫画》就集大全的将现代人的手机生活做了全景式的解析,例如,某种程度上,我们成了盲人,因为过马路不看路而是看手机;我们也成了聋子,因为即便大家坐在一块儿,也是在各自的手机世界里徜徉,听不到对方说了什么……画作虽然有些犀利与夸张,但却直指问题的中心:在手机科技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原有的社交习惯,甚至值得我们警惕与理性反思。
当然这种警惕与理性反思的对象并不只有手机一种,电视、电脑及随后出现的“媒介依赖症”、“沙发土豆族”也曾让人担忧,类似关掉电视、电脑1小时的倡议并不少见。不过这一次的手机“低头族”近乎席卷所有人,我们都身处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惊喜之中。
老祖宗讲“过犹不及”以提醒做事情的恰到好处,这于现如今的“低头族”其实也一样有意义。诚然,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对于生活工作的渗透未必就等于大家都患上了病理意义上的“手机依赖症”,也许手机也真会像一些学者预言的那样会最终被更迭替代。
但此时,我们强调的是恰到好处的手机使用,做好时间和自我管理。或许可以尝试着学武大那群学生,在必要的场合偶尔关掉或是放下手机,从虚拟的世界抽身,把时间分给身边的朋友,给亲人多一些陪伴,面对面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远比虚拟世界的一个表情更有意义。毕竟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都是在人际间的互动沟通中加强协作的。
李彦宏:移动互联网需要新商业模式 2012-06-06 |
秦海波:短信增速放缓折射移动应用创新 2013-01-18 |
严辉文:“微代沟”,别任其成为新鸿沟 2014-02-28 |
罗 提:委身阿里的为何是UC而非360? 2014-06-13 |
王 琳:对移动互联网“赌球盛宴”不可轻纵 2014-06-20 |
新闻观察: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 2014-08-05 |
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 2014-08-05 |
安传香:与法同路,移动互联网才能行稳致远 2014-11-04 |
苏 秦: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标注方向 2014-11-03 |
马化腾:用移动互联推进“智慧民生” 2015-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