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把孩子忘车里造成悲剧,只进行道德谴责、意志要求,不如增加工具建设、程序思维
最近,又出现了把孩子忘在车里导致伤亡的悲剧。许多人特别是为人父母者气得不轻:开车的,挺大的人了,怎么这么没有责任心呢?
确实有责任心的问题。接送孩子是职业行为时,安全送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家长自己带孩子时,保证孩子安全更是不用说的前提。麻痹大意,教训沉痛。
然而,要想杜绝悲剧再次发生,靠强调一下责任心,用途不大。关键在于找到方法。
把孩子忘车里,甭管事后觉得多可恨,究其本心,基本都是无意为之的。开幼儿园的有什么动机置人家孩子于死地?当父母的更不会有意害自己的心肝宝贝。细探究过程,会发现罪魁祸首在于“人的注意力会分散”这一事实。
人不是机器,注意力会随时转移。幼儿座椅放在后座,停车锁门时脑子里如果突然想到别的事儿上,或者忽然分心,哪怕一个电话进来,车里还有个孩子的事往往就被排除到注意力之外了。不是不留小心,走神儿是很难控制的。有一句话叫“一心不能二用”,左手画方同时右手画圆,出来往往方不方、圆不圆,这还是有意识控制下的情况,无意识状态的多线控制,更难了。
笔者曾有多次钥匙丢屋里、人反锁在外面的经历。每次反锁,都要付出撬门代价。后来反思:能不能别逞强,别就靠自己“加强重视”,有没有什么工具和方法可以依仗?后来,还真找到了:首先进行“硬件建设”,买一只便于放钥匙的包;然后制定严格的程序,钥匙每次用后必入包、自己每次出行必带包,玄关张贴纸条提醒:出门啦,你带包了吗?——没多久,就养成了习惯和行为直觉,不占用注意力资源而有保障,数年之间,再没落过一次钥匙。
硬件是不受注意力影响的“法宝”,如果商家能看到潜在的庞大需求市场,设计一些车载感应警报器,婴孩离开家长5米,警铃大作,岂不有效?程序是防止出错的保险绳,比如,制定“公文包放孩子身边”程序,下车拿包必见子;方向盘上贴条提醒:出车门,先看孩……日日坚持成自然,比用脑子硬记管用。
遇事只进行道德谴责、意志要求,不如增加工具建设、程序思维。后者,应该及早放进国民的工具箱。
长江日报:养别人的孩子,你愿意吗? 2010-02-22 |
长江日报:养别人的孩子,你愿意吗? 2010-02-22 |
洪信良:“熨斗烫学生”,找的借口让人心寒 2010-12-20 |
我们其实没心情看“海” 2011-07-20 |
微言快语 2012-03-01 |
教育改变命运? 2013-03-21 |
王文武:时间在父母准备的“行囊”里 2014-02-07 |
羊城晚报:反思血案拒绝“何不去杀贪官”的... 2010-04-01 |
羊城晚报:反思血案拒绝“何不去杀贪官”的... 2010-04-01 |
荆楚网:让小学生回到操场上、阳光下 2010-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