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事件的应急处置还未结束,相关消防处理程序是否得当却已引起一些质疑,尤其是消防员最初在火场内部情况不明的形势下进入火场并用水灭火。笔者认为,对于灾难及其应对,我们确实需要系统反思,否则“多难兴邦”的命题就不能成立。但反思不能带着理想主义眼光,更不能以“马后炮”的方式进行。
大凡复杂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都是不确定甚至严重缺失的。在天津爆炸事发后,报警人员是否说清危化品种类、数量与位置,直接关系消防应急处置决策和指挥的质量。缺乏这些信息,消防部门的决策就是风险决策,无法追求最优结果。而从天津爆炸的实际情况来看,消防部门当时显然无法获得应急决策的必要信息。在此情况下,现场消防队伍就应进入现场,最起码对火情开展抵近侦察,以对现场风险进行研判、获取必要的决策信息,进行先期处置,这种做法毫无问题。
我也相信,专业消防队决不会在确知火场内部存放电石的情况下还犯用水灭火这样的错误。问题还是在于事发仓库是转运仓库,进出货物情况一时无法查清。即便弄清了货物,那么多种危化品在起火爆炸后会否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似乎也只有化工专家才能做出科学判断。
若要反思,我倒认为危化品储运单位应事先将储存物品的种类、数量与位置实时报送给附近消防部门,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消防部队便可大致判定火灾性质,根据车载辅助决策系统确定处置方法。这种沟通与协调不能在事发后再开始,而须立足于常态化。只有这样,统一指挥、高效迅速的应急响应体系才能形成,战斗在一线的消防英雄们才能少流血。
消防工作意味着奉献。根据新《消防法》规定,消防部队除传统灭火任务外,还承担着其他以挽救生命为核心的应急救援使命。他们365天备勤、24小时值班,从事着林林总总的繁重工作。消防工作更意味着牺牲,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11月3日衡阳大火,再到这次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历次抢险救灾中都有消防铁军勇对危情。这是军人的职责、荣誉与使命所在。风可以撤,雨可以撤,但他们不能撤。消防官兵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公共安全,保障着社会正常运行,这值得我们致敬和讴歌。
天津这次爆炸事件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比如现有制度和资源是否足以支撑消防部队履行包括灭火在内的多样化救援任务,非职业化是否有利于消防队员积累救援经验和知识,如何强化消防部队自身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第一响应者自我防护的技能,如此等等。虽然消防救援不可能没危险,但我们可以通过打造科学的应急救援体系而让消防人员尽量少流血。
而在反思和改进的同时,我们也决不能罔顾事实、过于理想化地对消防队伍的专业应急处理行动妄加质疑甚至指责。我们不能让英雄们流了血还流泪,理解与支持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