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爸爸你也吃一口吧。”病床前,8岁的张晓明看着父亲啃着馒头皮,将手中的一块馒头心递给父亲。因患有肾病,身材瘦小的他虽然已经8岁了,但看上去却像个5岁的孩子。10年前,晓明的妈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晓明6岁那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他患上了肾病综合征。今年年初,晓明妈妈又患上子宫肌瘤。为了省钱,妈妈主动放弃了手术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8月16日《西安晚报》)
当一个家庭有多位患者的时候,尤其是有多位重病患者的时候,就已经走入了人生沼泽。这样的家庭而言,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对“生命礼让”。老人放弃治疗,挽救年轻人;儿女放弃治疗,挽救老年人。这样的新闻故事固然让我们有感动的泪水滑落,但是也有悲伤的眼泪奔涌。
张晓明的家庭引起了媒体关注。严格的说应该是他们关注了媒体,是他们找到了媒体要求媒体报道自己的困难。为的就是引起社会关注,期待社会爱心行动。可是,社会爱心能救得了一个家庭,能救得了十个家庭,能救得了100个家庭,却救不了所有的此类家庭。引起关注的被救助了,没引起关注的谁来救助?
想起一则新闻。去年的时候,江苏一位重病患者,因为家庭困难,去南京找到了陈光标要求他进行帮助。陈光标没有给他一个“最满意”的回应,只是给了2万元钱,家属很伤心,没有接受。他说:你不是好人吗?2万元钱能治好病吗?我们需要的是100万。有人觉得陈光标是个伪君子,当好人为何不把好人当到底?仔细想想,陈光标也很委屈。他的经济实力,固然能救得了一个家庭,也能救得了十个家庭。可是,如果每一个人在遭遇了疾病侵害之后,都只能去寻求社会救助,何来病有所医的安全保障?
笔者丝毫没有替陈光标说好话的意思。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对于特殊疾病家庭的救助,依靠社会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富人的钱再多,那也是私人的,救助值得赞赏,不救助也是他们的权力。
大病救助制度在变革,医保制度在前行,很多地方还提出了大病救助、医保办理的全覆盖。但是,全覆盖也只是“全部覆盖”,并不是需要救助的都能得到了有效救助。假如说,看大病需要50万,你只是给了5万元,这也叫全覆盖,问题是5万元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保命。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一家多个重病患者的家庭得到充分救助?
正如在西安就医的这个家庭,妈妈患上了两种重大疾病,儿子患上了一种重大疾病,他们的三口之家,有两个重病患者。这个时候,大病救助虽然也全覆盖了,问题是全覆盖的大病救助,救得了这个多患者的家庭吗?连看病的钱都出不起,何来事后的大病报销?这就需要做两件事情:其一,大病家庭应该先免费治疗,再说按照比例报销,首先让他们接受治疗;其二,多个重病患者家庭,应该打破常规,是不是可以出台专门针对多个重病患者家庭的特别救助政策?别让多患者家庭上演“以命换命”。
房清江:医疗伦理还应尊重亲情的诉求 2011-03-17 |
有病无药 2011-03-21 |
然 玉:罕见病患不应成为社会弃民 2011-03-21 |
沙元森:为公共安全,也应监护好精神病人 2012-07-27 |
朱恒顺:精神卫生法不能只关注“被精神病” 2012-10-24 |
李红梅:用制度整合,解患者之忧 2013-04-08 |
中工时评:禽流感救治需要积极整合医疗救助... 2013-04-22 |
王垚烽:避免“骗保透析”悲剧不仅要靠医保 2014-05-05 |
李红梅:救助罕见病还需微力量 2014-08-27 |
钱江晚报:善举怎么反让弱者受伤? 2008-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