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汪昌莲:出国“抢袜子”倒逼民族品牌“抢位子”
//www.workercn.cn2015-08-18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国与出口国,纤维加工量占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衣被天下”的中国纺织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一些国人跑到国外“抢袜子”。究竟是心态问题,还是“中国制造”真的技不如人?为什么纺织大国还有那么多产品想不出也做不了?(8月17日《人民日报》)

  必须承认,一些国人跑到国外“抢袜子”,首先是消费心态出现了偏差,存在“崇洋媚外”心理,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至于,一些消费者赴日本抢回国产马桶盖,还乐不可支。再者,“中国制造”在许多方面,确实技不如人。比如,中国堪称“衣被天下”,均缺少纺织品品牌,导致一些消费者舍近求远,去国外“抢袜子”等纺织品洋品牌,令国产丝袜蒙羞。

  然而,除了技不如人,“中国制造”热衷于山寨洋品牌。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既是“制造大国”,更是“山寨大国”,几乎任何一种洋品牌,在中国都能够找到以假乱真的山寨货。事实上,“中国制造”不缺少内涵,也不缺少标准,缺少的是发现,是标新立异的“中国制造”,是自主创新的“中国创造”。问题是,山寨洋品牌,表明对文化创意缺少应有的敬畏,对知识产权缺乏应有的尊崇;非但不利于中国民族品牌的进步,反而损害了“中国创造”国际形象。

  因此,若想遏制“出国抢袜子”现象,首先应应正确引导消费,培植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国人消费,不单是取决于年龄和收入,而是取决于“消费心理”。国人消费的根基,在于“消费文化”,而不单是产品本身。在中国,更多的消费品是用于礼仪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场消费力就来自于社交心理,这恰恰也让很多人在境外购物和在境内购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因此,要引导国内的消费者,摒弃“消费洋品牌就是时尚”的狭隘消费观,为国人名正言顺地消费国产品牌,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特别是,一些消费者出国“抢袜子”,倒逼民族品牌“抢位子”。换言之,打造民族品牌,是遏制消费外流的根本之策。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缺少自己的民族品牌,令人尴尬;而缺少奢民族品牌的大国,却成为全球消费外流第一大国,这种反差是对中国民族产业的极大讽刺。国产品牌的奇缺,也正是消费外流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倾力打造民族品牌,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质变,增强国产品牌的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再舍近求远,在家里尽情消费国产品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