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四川泸州一名10岁左右女孩不慎掉入长江,两名热心人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在他们体力不支将要发生意外时,又有两名施救者先后跳入江中。在他们将要到岸边时,又有一人跳下去帮忙。在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中,几人因体力不支差点出意外,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小女孩获救后就和家人悄悄离开了,连声谢谢也没讲。
多人接力营救落水女孩,本来是一件很有正能量的事。但是,看完“五人接力营救落水女孩,家属未道谢扬长而去”的标题,读者已经知道这篇报道的重点在哪里了。“目击者称,小女孩被救起后一直哭,被一个年轻女子很快带离现场。‘那么多人下水,小伙差点连命都丢了,她们连谢谢都没说一句。’目击者感到不平。”仅凭这样的目击者言论,记者在并未做其他求证的情况下,就不惮以最大的恶意用上了“家属未道谢扬长而去”的标题,毫不留情地给获救者贴了“忘恩负义”的标签。
且不说这样的报道是否符合事实,是否足够严谨,但记者在给出“获救者扬长而去”的结论之前,至少应该想一想,获救者当时选择离开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报道中说,小女孩获救后一直在哭,她妈妈的第一时间选择送孩子去医院,是不是也有可能?既然她们留在现场也帮不了任何忙,不让救人者的努力白费,赶紧送小女孩去医院,难道有错吗?新闻中,救人者都对获救者的离开表示了理解,可是没参与救人的目击者的“感到不平”,反倒成了报道的关键和标题,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有倾向性的报道吗?
在获救后说一声谢谢,固然是最起码的礼貌,但是,救人者绝不是只为了听到一声谢谢才见义勇为。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救人者对没有听到谢谢淡然视之,反倒是目击者和记者为获救者没说谢谢愤愤不平的原因。很多时候,计较一声谢谢不仅是一种矫情,更是其拒绝施救的借口——你看,那么多获救者连声谢谢都不说,这个大概也一样,我为什么要救他?相比老人倒地不敢扶背后的“被讹”风险,以获救者没说谢谢为由拒绝施救,难道不是很可笑吗?
本来很正能量的一个事件,被记者笔锋一转,立马成了绝对的负能量。这样的泼冷水报道,事实上将救人者的见义勇为搁置在了一边,获救者的忘恩负义反而成为关注焦点,虚伪的“该不该救人”命题得以传播,今后很多人的拒绝施救,可能也都在此找到了心理上的借口。所以,这样的泼冷水报道还是少些为好,更多的善举需要被激发,而不是被浇灭。
支玲琳:善心也需要呵护 2010-08-12 |
滕朝阳:道德实践不妨披挂上阵 2010-09-10 |
修仰峰:“报警门”无法洗刷掉复旦学子的冷漠 2010-12-24 |
付小为:公共价值下的施救行为 2012-07-06 |
李 叶:见义勇为也需量力而行 2012-07-24 |
一周声音 2012-09-07 |
“获救须言谢”入法,你怎么看? 2012-11-08 |
矿工讲述被困经历:编出获救故事互相鼓励 2010-04-06 |
左崇年:获救者消失让好人寒心 2014-11-19 |
钱江晚报:“裸女跳河”假新闻,最大的硬伤... 2015-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