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李 洋:拉动大众文化消费 需“平价”强心剂
//www.workercn.cn2015-08-26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即将于11月20日正式开业的天桥艺术中心日前宣布,在其开业后,除了各类演出本身将推出多种优惠之外,还将开放全部公共空间,每天自9时至22时都允许市民免费参观、参加艺术活动。并且为了留住市民,艺术中心还将搭设高速网络,能同时满足3000位市民的上网需求。看得出,“新天桥”在努力留住“老天桥”的最大特色——以市民阶层能够接受的价格,提供文化服务和产品。

  常常听到文化界人士抱怨,花几百元吃一顿饭不眨眼的人,看个演出却舍不得掏钱。这其实不难理解。一顿色香味俱佳的好饭,能给人带来直接的感官满足,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则不同,欣赏它需要迈过一定门槛,否则很难在短期内体会到快感。对于缺乏美育教育的大多数人来说,进剧场看演出得正襟危坐,得起立鼓掌,明明看不懂还不敢大声问,这种体验真的不显好。

  于是,政府花了大力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免费、博物馆免费、美术馆免费,尽一切可能想让大家了解文化艺术的“好”。这种做法当然功不可没,大大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不过,总是免费派送并非长久之计,这种做法很难维持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良性循环。“平价”却可以培养出长远的稳定消费群体。天桥艺术中心的做法也并非个例。市文化局在过去三年内逐步在全市剧场内推行低价票的补贴政策,让百元以下演出票在各类演出中占比越来越高。平价促销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连年统计结果显示,百元以下低价票补贴,增强了剧场让利的信心,最终收获的上座率和票房总数都高于以往。

  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北京,人们的文化消费欲望遇到适当刺激之后,正在慢慢释放出来。一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014年北京文化消费指数》显示,去年,北京人的文化消费首次出现了个人支出超过团体消费的现象。也就是说,单位给买演出票、电影票等的情况越来越少,而自掏腰包进行这些文化消费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长率达到13%,高于年度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593元,同比增长11.5%,文化消费在全市服务性消费的内部结构中,已位居第三位。不过,对比发达国家文化消费通常占据居民总消费30%左右,北京市居民目前的文化消费只占总消费的15%。巨大的潜力,还等待着“强心剂”的刺激,才能完全释放爆发出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