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坐地铁能不能喝饮料?最近,一条关于一对夫妻在南京地铁车厢内喝饮料被处罚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反对者表示此举因噎废食,还有限制公民权利的嫌疑,缺乏人情味;赞成者则认为,乘地铁喝饮料和吃东西一样会影响到其他乘客理应严禁。
其实,地铁禁止饮食在当地早已有之。去年7月1日实施的《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内饮食”。从实际效果看,“乘客在地铁上吃东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按理说,这次南京夫妇喝饮料被罚,地铁管理方也是照章办事,不应有什么争议。之所以还引发网友大规模开撕,地铁管理单位事后的一段表态是导火索。对于在车厢内喝水是否会被处罚,南京地铁管理部门表示:“要根据现场情况界定”(《现代快报》9月28日报道)。
“根据现场情况界定。”什么情况?怎么界定?世界上的饮料有无数种?是喝了含糖的饮料要罚,还是光喝白开水就要罚?还有地铁乘客也是千差万别。在补充水分的需求方面,老人与儿童显不能与成人一视同仁,罚谁不罚谁?一句“根据现场情况界定”,可以推导出无数种执法标准。真所谓“地铁‘禁饮’只有规定一条,我却有一百种办法可以罚你”。执法如此“叶良辰”,谁还敢奉陪到底?不起争议才叫怪!
由是观之,在这场“地铁喝饮料被处罚”的撕X大战中,与其说公众是在争论该不该喝、应不应罚,不如说是太过随意的“叶良辰式”执法态度,影响了公众的认知与判断,甚至让公众对法律法规本身产生了怀疑。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执法不严影响法治公信力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网友就调侃到:“满大街的狗屎痰迹、违规吸烟、随地便溺、开车强行加塞、任意占道施工、小广告张贴等等,有谁在严格管理?地铁里喝口水却是‘影响了他人’,只有一声叹息……”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共场合吸烟、随意张贴小广告,还是机动车强行变道、施工单位任意占道,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处罚办法。只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被有关部门“根据现场情况界定”了。该罚的不罚、罚也罚不到位,执法长期“叶良辰”,相关法律法规在公众眼中也就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综上所述,在法治的背景下,公众对个别法律法规有疑问或有争议都不可怕,怕就怕随意的执法损害法治的尊严。仍以“地铁喝饮料被处罚”为例,香港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地铁付费区内饮食,包括月台和车厢等,否则处以定额罚款2000元港币。这样的表述不仅明确了罚款金额,而且界定好了执法对象和执法区域。如此一丝不苟地严格执法,也难怪香港地铁成为当今世界营运状况最好的轨道交通。
“执法必严”既在于坚持法律法规的严格和严厉,更在于执法过程中的严谨和细致。希望南京地铁管理方面在执行《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尽快走出“叶良辰式”的思维,早日拿出让人信服的具体执法标准。执法不再“叶良辰”,公众自然也不会如“赵日天”般咬住不放了。
文/汪莹
林 坤:地铁禁食令重在强化“规则意识” 2012-10-11 |
地铁禁食 2013-04-02 |
立法禁地铁进食当谨慎 2013-09-22 |
毛建国:地铁禁食删除也是进步 2014-05-22 |
毛建国:删除“地铁禁食”是进步也是考验 2014-05-22 |
吴云青:不必对地铁禁食条款删除失望 2014-05-22 |
武汉晚报:地铁“禁食法”的法理何在? 2014-05-22 |
史泽华:“地铁禁食”立法应平衡各方权益 2014-05-23 |
顾 昀:“舌尖上的地铁”这个真不该有 2014-05-23 |
吴云青:不必对地铁禁食条款删除失望 2015-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