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下降。据媒体报道,今年入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玉米价格下跌明显,农户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而小麦在国庆前也经历了一轮断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购价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粮食丰收,量价短时间在局部地区出现下滑,本是市场规律,不需要大惊小怪。但如果粮食丰产,所有主粮出现全国性的大幅下跌,就不能简单看作是市场行为。农民种粮丰产不能丰收,势必会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长期以来外出务工的收益远大于种粮,真正会种粮的农民已经“青黄不接”,不少地方老弱妇女成种粮“主力军”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提高种粮补贴和对粮食收购出台保护政策,然种粮的实际收益与付出非但难成正比,较之于外出务工收入仍相差甚远,粮价今秋这一全面大幅下跌,农民种粮积极性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我国种粮的高投入与高补贴,表面上看是让农民增加了收益,但实际上包括政府补贴在内,很大一部分又转化为对种粮的投入。专家经过测算,去年小麦一亩净利润是87元,今年小麦丰产粮价大跌,虽然一亩田产量高于去年,但一亩小麦的净收入却只有33元,一亩地少收入54元,即便是按去年一亩小麦净收入,种粮显然也是最不赚钱的行业之一。如果再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种粮赔本更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今年粮价全面大跌的原因除了丰产因素外,最主要原因是进口粮价低于国内,致使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宁愿选择进口也不愿内购。进口与国内粮价的“倒挂”足以说明国外种粮成本的低廉。多种因素导致的农民种粮收入逐年降低,势必迫使更多农民放弃种粮而另选他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农不稳”的铁律。进口粮价低于国内,但这种低阶却是建立在国内粮食充足的市场行为,不可持续,一旦国内粮食大幅减产,价格主动权出现转移,进口粮价注定会大幅攀升甚至出现价格垄断。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农民增产增收,农民转移超过限度,由此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
面对现在粮价的全面下滑及进口粮价低于国内的情况,各地各级政府应该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向规模化农业种植转移,将土地向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进行流转,既帮助农民增收,降低了种粮成本,又实现种粮农民的职业化。这是一项符合国情又具中国特色的可行之路,有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证券时报:西南旱灾不会对物价造成大冲击 2010-03-25 |
新华社评论员:紧急行动起来抗大旱夺丰收 2009-02-05 |
余丰慧:警惕全球粮价高涨狂潮袭击中国 2010-08-10 |
高 帆:不能简单理解丰收与粮价的关系 2010-12-29 |
徐明棋:粮价“高烧”,天灾背后另有推手 2012-08-23 |
中国青年报:中国抗旱惠及非洲饥民 2009-02-10 |
汪昌莲:稳定粮价是当务之急 2015-10-19 |
中国青年报:中国抗旱惠及非洲饥民 2009-02-10 |
新华社:紧急行动起来抗大旱夺丰收 2009-02-04 |
新华社:紧急行动起来抗大旱夺丰收 2009-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