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个调查问卷直指人心:你了解你的父母吗?每个人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可是当问到父母喜欢吃什么菜品,父母喜欢穿什么款式的衣服,父母有几个朋友时,很多人却答不上来。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孝道”视为一项重要的伦理道德传统。《孝经》、《弟子规》当中就有不少“羊跪乳、鸦反哺”的传说,以及“冬则温、夏则清”的掌故。作为炎黄子孙,自觉传承孝道,自觉传递优良家训、家风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笔者主张“尽心为上”。孝敬父母一定要发自内心,并不拘泥于形式,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像有的人父母生前不尽孝,去世后丧事却大操大办,实则已经违背了孝的初衷。父母其实需要的,并不是多少物质上的回报,更重的是心灵上的抚慰,甚至他们只是希望有一个唠叨的对象。
24孝中有个“闻雷哭坟”的故事。诗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孝子王裒的母亲生前怕电闪雷鸣,每逢雨季他就来到坟院跪在坟前陪伴、安慰地下的母亲,体现的就是父母即便早已故去,儿女的这份孝心和思念之情有增无减。
古代孝行有三个层面,最高的孝是使父母永远受到尊敬;其次是用建功立业孝敬父母;再次是用尽力气孝敬父母。所以,对父母最大的孝就是继承父母的遗志,子女堂堂正正做人恰恰会让自己的父母受到尊敬。湖北十堰就有一位道德模范叫做柯有强,父亲死后尸骨未寒,他却四处奔走兑现了农民工的工资,有人质疑这是不是不孝。我却认为他强忍悲痛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传承了父亲的信义,这才是大孝。
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有的地方立法,要求身为人子要常回家看看,要时常给父母打电话,这其实还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无奈之举。如果孩子心里有父母,父母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孩子的孝心的,比如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反之,如果人们的心里没有父母,即便人能够回到家中,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而已。
鲁开盛:“德孝治县”是依法治国的倒退 2010-12-31 |
鲁开盛:“德孝治县”是依法治国的倒退 2010-12-31 |
过年回谁家 2011-01-28 |
吴龙贵:现代社会最缺的并非是“孝子” 2011-11-01 |
刘国强:行孝毋须标准化 2012-08-15 |
刘 鹏:新“24孝”标准重在导向作用 2012-08-16 |
房清江:德孝治吏难在“亲亲相隐” 2014-01-21 |
敬老红包,这个可以有 2014-01-27 |
强扣工资代尽孝不如培育孝意识 2015-10-14 |
东北网:孝道并非养老的“通天大道” 2009-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