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家庭对老人的照料功能削弱,让老人的生存质量急剧降低,老龄化社会急需补上这个巨大的社会保障漏洞
重阳节到了,这也是法定的老年节,这一天应当全家团圆,举行敬老活动。67岁的北京老人张文图没有机会享受这个传统节日,他住在养老院,三天两头就要去三甲医院开药,路上2小时,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折腾之苦无处可说。
张文图老人的困境让人感同身受,因为家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养老压力。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1.37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2亿,空巢老人超过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500万,老龄化社会业已来到我们身边。这些老人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生活照料,更需要医疗护理,所以不得不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间来回穿梭,不光增加经济负担,还降低了生活质量。
如何养老?既要解决燃眉之急,还要为未来持续多年的养老压力创建出口,更不能随意降低养老质量,显然“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才会为“张文图们”带来希望。
一则,由大医院建设医疗养老项目。比如,掌握丰富医疗资源的省市医院和地产公司合作,医院出品牌、设备和人员,并全权运营管理,对方则出资并主打“养老地产”概念。大医院主导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河北、重庆等地的探索方兴未艾。
二则,让社区医院成为老人“贴身医生”。大部分老人愿意居家养老,社区医院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可是,社区医院的医生、设备和药物很稀缺,要想让其助力“医养结合”,就得像浙江一样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双下沉”,这样社区医院才像美国那样“高大上”,有门诊、手术室、急救设备,还有专家小组提供个性化服务。类似的探索不少,广东拟将大医院综合门诊分流到社区医院,医生也可以轮岗到社区医院,天津则规定新入职社区医生要到大医院轮岗“学艺”,都是壮大社区医院力量的手段,可以提升养老质量。
三则,打破制度枷锁,让民间力量更有效率。如今,民营医院和养老机构遍地开花,但各行其是的多,因为“医养结合”涉及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无论是审批还是监督,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民间养老服务低端化。同时,医生开设私人门诊的手续就是最大的难题。显然,应当从制度、法律层面破局,别让管理不足造成养老滑坡。
岁岁过重阳,“医养”应可期。家庭对老人的照料功能削弱,让老人的生存质量急剧降低,老龄化社会急需补上这个巨大的社会保障漏洞。
刘洪波:老龄化的复杂性即将展现 2011-02-12 |
刘洪波:老龄化, 复杂性即将展现 2011-02-12 |
贾志勇:养老究竟应该拼什么 2012-10-11 |
邓海建:给“居家养老”泼点冷水 2012-11-01 |
评论图说:无处容身 2012-11-28 |
无处容身 2012-11-28 |
舒圣祥:“以房养老”是有益的补充 2013-09-16 |
杨 涛:养老金异地取现“以小见大” 2014-08-05 |
求领养 2015-04-28 |
李 云:再谈社会化养老 2015-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