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段名为“做一个怎样的子女”的演讲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甚广。一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戳中不少人的泪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今时代如何敬老的思考。
“陪伴”一直是中国式养老的主要方式,“父母在,不远游”是其真实写照。不过,当传统模式遭遇现代社会,儿女的陪伴正逐渐成为老人眼中的奢侈品。这样的变化,让人感觉有些心酸与不舍,却是社会转型的必然。求学、工作、结婚、创业……中国人,特别是80后、90后的人生,常常伴随着天南地北、远离故土。往返距离长、工作压力大、带薪休假难等现实障碍,也都加剧着一家人时时团圆的困难。面对无奈的现实局面,过分煽情“陪伴”、“参与”恐怕没什么意义,倒不如实事求是,琢磨一下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孝敬老人。
实际上,父母与子女的依赖程度、相处模式在变,“孝敬”二字的内涵也在变。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吗?究竟怎么尽孝才能投其所好?应该看到,随着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绝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身为父母也通常能理解子女奔走四方、为生活忙碌的辛苦,也在逐渐适应“赡养脱离”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嘘寒问暖的情感交流才是老人们最期盼的。于子女而言,做不到常伴父母左右可以理解,但完全可以在精神慰藉上多花些心思。比如,电话问候、视频聊天、共同出游,都是务实可行的选择。
也要看到,敬老养老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势必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困难。这就呼唤社会、国家层面的参与,齐心协力构建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养老体系。总而言之,敬老养老不应成为仅在重阳节才会被人提起的话题,而应是全社会心头的牵挂。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地将物质的“养”、道德的“尊”、情感的“敬”融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在朋友圈里“晒”孝心、玩儿煽情,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得善养”。
红网:“感恩号”游中国,好一面孝心“照妖... 2010-02-25 |
朱永华:不该被新版“24孝”忘却的一“孝” 2012-08-15 |
李振忠:孝心就是DV后那一双感恩的眼睛 2013-05-31 |
钱兆成:“过门不入”凸显道德入法执行难 2013-08-06 |
陈国琴:“带病母上大学”温暖天下母亲 2013-09-06 |
评论图说:送旧物表孝心? 2013-10-29 |
张连洲:“入学面试问生日”难倒的何止学生 2014-01-20 |
手绘微信说明书是最好的关心父母教程 2014-02-27 |
让精神赡养细水长流 2015-06-24 |
陈 君:“陪伴”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2015-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