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雪不期而至,带来寒流的同时,也装点了大千世界。中新社日前报道,小雪节气,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雪景照,网友纷纷点赞,“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更有网友造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成了金陵,西安就成了长安……
雪落在北方的原野,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连着两天,我在寒风中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头顶是金黄的树叶,脚下是金黄的落叶,视野所及处,则是白雪覆盖下的各色建筑。往昔的坚硬和丑陋,在积雪的覆盖下,都显得格外内敛,甚至有一种沉静之美,这样的景象,在以往并不多见。下雪后,寻常景致都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更何况原本就美得让人心悸的故宫?
红墙、黄瓦、白雪……颜色的反差固然是激发美感的一个因素,不过,之所以“北京就成了北平”,或有更多的意味。
北平是什么样的?大抵多数转发微信的人并不晓得,至多是从文献中、乃至影视剧中得来的一些片段印象。比如《城南旧事》中清脆的驼铃,巍峨的城楼等等;或者如沈从文抗战胜利后写下的文字,“历史的庄严伟大,在北平文物上,即使不曾保留全部,至少还保留了一部分。”但这些零碎的印象,并不影响人们笃定地认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沉静、美好的北平,而落雪正好是绝佳的穿越通道。
这种穿越,带给人的心理满足显然十分强大。很多人拍摄的故宫角楼沧桑奇崛,引人遐思,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这种穿越的因素,只不过因其是局部印象,远不如一场大雪来得铺天盖地罢了。
而日益现代化的新北京,尽管依然有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但在人们的眼睛里,仍不免过于浮躁,炫目。色彩刺激虽然强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不能在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要说有所谓的韵味了。崭新的建筑也好,整个的色调也罢,很美,但那是一种张扬、跳脱、激情的美,恰恰缺少一点安静。
落雪之后则不然,大地万物统统在白雪的遮掩之下,整个世界显得清寂、沉静,有一种混沌初开的意味。这个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到很熨帖,凝神静气,端然肃然,乃至有那么一点历史感。
可见,穿越的背后,人们聚焦的还是当下的城市审美。不管是北京、南京还是大大小小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已经足够美丽,哪一个都是簇新簇新的,都有各自的醒目地标,都有各自的开阔广场,但从审美的眼光看,却也不免太过单调,甚至“千城一面”,走到哪个地方,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倦怠感。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景观和面貌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畸变,难以计数的有价值以及尚未来得及认识其价值的街区、建筑构成的独特的城市景观,转眼之间就土崩瓦解。北京的很多胡同、四合院,南京的很多梧桐、民国老建筑等等,都难逃被铲除的厄运。一方面各地在花费巨资建设美丽城市,打造宜居社区;而另一方面,城市的审美系统支离破碎,让人丧气。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灵魂,这就是人与自然在千百年共处互动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北平有北平的气质,金陵有金陵的气质,那是北京、南京替代不了的。一场大雪,固然可以让人们短暂地重回历史现场,感受到城市独具的美好,但若想这种感觉长期存续下去,还有待于城市管理者多一些沉静和可知,停一停拆迁和建设的脚步,让历史在城市中延续。
1950年,文学史家曹道衡从无锡国专插班到北大读书,初到北京。“到前门站下了车,一出站,往内城望去,就看到一大片房子,都是一色的红墙黄瓦,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中反射得很亮。‘这就是故宫’”。曹先生特意注明,那时北京的空气特别好,晴空万里,天总是那种鲜艳的蓝色。想来,那时北京的色彩更丰富,也应该更接近北平。(胡印斌)
美国电影巨头米高梅公司破产 2010-11-05 |
陶短房:地名尊重历史才有生命力 2011-01-30 |
一周语文 2012-11-12 |
曹华飞:浓缩三十年历史和沉思 2013-10-31 |
圈点新闻 2014-08-01 |
文化点评 2014-12-29 |
北京晚报:轻处“叛徒”是变相鼓励“出卖” 2009-12-03 |
“学术抗战”的守与攻 2015-08-12 |
报告文学《北平硝烟》:新视角中的抗战新叙事 2015-10-13 |
荆楚网:钱钟书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 2008-12-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