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传发:“研究生妈妈”为何会越来越多?
//www.workercn.cn2015-12-04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生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发现,女大学生求职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成“必问”环节之一。很多学生发现在简历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业成功率更高。与此形成呼应的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几个女生在校期间生子,甚至生子现象向本科生蔓延。(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一学院10余名女大学生怀孕生子,而“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这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从大自然规律来看,晚婚晚育不利于“孕育孩子”,似乎“研究生妈妈”倒是有利于求职就业;但,要知道,这种“一学院10余名女大学生怀孕生子”往往是迫不得已的,往往是一种“无奈之举”。殊不知,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业就相当紧张,往往还得应付毕业论文,且尚无工资收入,在此期间,生了孩子,在孩子身上要花去多少心血可想而知,一个人夹在“学业”与“育儿”两座大山之间,那是多么的累?!这种研究生期间当妈妈,对于年轻的妈妈、爸爸来说,实在是一种尴尬。

  由此,联想到“计划生育”,近些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一胎半到单独二孩,再由双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越来越宽松;这其间,不是人们不想生,而相当多的情况下是“不敢生”,“研究生妈妈”就是一例,求职时,人家用人单位多是“男生优先”,即便是女生找到工作,如果工作期间你想生二孩,往往也会遭白眼;这也难怪,企业的本性是逐利,多一个女职工生孩子,企业就得多付出,问题正出在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女同胞在职期间生孩子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可以肯定地说,“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尴尬了相关的劳动法规。

  其实,为缓解低生育率,韩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鼓励生育“三孩”或更多。加拿大实行牛奶金制度,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每月支付一笔免税费用,减免他们在扶养18岁以下青少年时的费用,用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产假政策方面,2007年,德国修改了产假计划,希望父亲孩子的养育上进一步承担责任,两年内休假父亲的比例从3%增长到超过20%——国际上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中国,“鼓励生育”是可以预期的,只不过迟早而已。

  人口政策要有“提前量”。接下来的“全面二孩”,能不能止缓“劳动力人口下降”,能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就业难”而“房价贵+上学贵”,怕就怕“想生不敢生”;有鉴于此,如果说全面二孩,充其量只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生育小高峰,而随后仍是“老龄化+少子化”,那么,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应尽快地全面放开而从“自由生育”走向“鼓励生育”,最起码,企业女职工生孩子,人民政府应该相应地给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对此,一定要“见事早,行动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