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些事可以等,有些则不。所谓,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说的就是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养老。
“慢慢变老”,在歌词台词戏词里,在你侬我侬的情侣嘴边,都是很浪漫的事。唯独在公文里在新闻里,在人社部年度统计报表里,则可能也是很恐怖的事儿——当养老基金出现收支赤字,入不敷出,现实资金缺口和隐性缺口,逐年扩大时。
缺口扩大,有心无力。没钱养老,老无所依。隐忧似正渐渐变现,近日三条相关新闻,都脱胎于这一养老焦虑的母题:“媒体:当前养老金存量3.5万亿十几年后即用光”;“养老金隐形缺口扩大个人税延型养老险政策年内或落地”;“专家:延迟退休不会直接影响就业避免一刀切”。(11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
乍看第三条似关联不甚明显,其实多年前提议提“延迟退休”方案,一个主因就是养老金缺口压力。还记得从学界专家提议,到进入公共视野,被正式提升到公共政策层面讨论,舆论最初的不解和抵触情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自己养老金没少交,政府兜底,财政补贴,养老金整体基本面为啥还会有缺口,为啥偏偏我倒霉,轮到我就要延迟退休?
当然,你从人口基数和结构、老龄化加剧、平均寿命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增速节奏、参保缴费人数的下降等方面,确实可以得出“延迟退休”是综合应对中国老龄化和缓解养老压力的无奈举措之一。
在情感接受上,至少整体社会共识达成之前,或还需要一定时间缓冲磨合。按照“两会”定的时间表,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报,2017年正式推出。小步快进,分批次渐进改革,希望施行中,也要弹性自愿,人性化考量。这才是争取最大社会共识的诚意努力。
而说到年年喊“赤字”、“缺口”的养老金,去年首次出现拐点,当期缴费收不抵支,真正的收支赤字。账面虽有结余,看似还不少,三万多亿,但以去年支出比例换算,最多也就能撑十几年。
最值忧心的是,这种吃老本的存量资金难以为继的压力,还只是明面上的。隐形缺口,不得不察:老龄化情势下,真正的领取养老金的峰值还未到来,支付压力延后了,而一旦到达那个临界点儿,领取人数和金额,将双双增加,缺口到时若仍在扩大,那个扎堆到来的峰值或让现在保守预期的“可再接续十年”都显得乐观了些。
以延迟退休来抵御养老金缺口的扩大化,虽然是不得不为,也不能说是权宜之计,但仍然不是治本之策。延迟退休导致的间接的就业影响,也是不容回避的一大问题。不一刀切,尽量柔性介入,让劳动者有选择权,让退休政策最大体现正向激励价值,而非某些带有领域“早退更实惠”旧有积弊,是一大着力点。
而比延迟退休、比养老金的财政缺口更要紧的是,双轨制等制度缺口的填补力度和效率。虽财政补贴养老保险以来累计投入两万多亿,但在整体财政支出上,比例仍偏低。考虑到历史欠账,过去十年,中国整体经济和国企等高增速的黄金时期,养老改革一直迟滞。如今经济下行压力下,推行延迟退休、在退休时限上做文章,也多少未免有时机错位、转嫁成本之嫌。
钱总是有限的,但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优先保障老有所养,不过分吧。反哺民生,分享改革红利,每个公民享受有尊严的养老保障,是国家责任。既然养老金并轨、全国统筹的社保改革中,一再错过最佳窗口期,历史遗留成本一直没赔付,最终早晚反噬其身。所以,当务之急,不该再空耗苦等,永远没有“马儿既跑又不吃草”的“无痛改革”;真拿出决心诚意,真金白银地提升制度性保障投入比例,让利还利于民,任何时候都是改革黄金期。毕竟制度性缺口,永远比资金缺口更致命,而且我们等不起下个十年了。
徐光木:不可对养老金空账问题掉以轻心 2010-07-15 |
养老金亏空 2011-12-28 |
“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谁受益? 2012-06-11 |
吴 江:延迟退休年龄须遵循契约规则 2012-07-03 |
许晓明:应对老龄化挑战需要综合考量 2012-07-03 |
李 龙:养老金“缺口”到底谁说了算? 2012-07-03 |
劳动话题:弥补养老金缺口不能总“头疼医头” 2013-04-16 |
法制日报:延迟退休要多听公众的意见 2013-08-30 |
张西流:管好“养命钱” 别再“折腾人” 2013-12-03 |
吴学安: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多少“账”要补 2015-10-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