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 砥:城市的和谐安宁不容恶意炒作
//www.workercn.cn2016-01-1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段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后经证实,这个所谓的“地域歧视”视频纯粹是故意摆拍,两名互“骂”的年轻人均为演员。

  如此无事生非的闹剧,让人不由得想到那部表演系的基础课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一名合格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是起码的一条,而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能演什么不能演。由此观之,这二位不仅演技不合格,修养还差得很远。能把“地域歧视”这如此挑动舆论情绪的题材演到被大家一眼识破的份上,“出不了名”也在情理之中。但话又说回来,敢于拿这样的题材来搏出位,寄望于刻意制造偏见与对立来刺激大众感官,“身败名裂”的下场更是早已注定。充满恶意的炒作,在任何社会都不会被接受,这恐怕就是视频引发公愤的原因吧。

  随着“注意力经济”的兴起,有经济学家预测“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就将掌握未来的财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新概念,却被越来越多地与恶意炒作联系在一起。出于对所谓“眼球效应” 的无限追捧,一些炒作者要么是信奉“不怕有多丑,就怕不出名”,自以为受到了关注就获得了春天;要么是基于“君子可欺之以方”,肆意消费着公众的关切与热情。殊不知,在恶意炒作大行其道,甚至美其名曰“传播策划”之时,无聊与无良、缺德与违法也许就在一念之间。事实说明,“以炒博名”的路子从来都是饮鸩止渴的游戏。短期的利益收割相较于尊严的无可挽回,这买卖做得着实不划算。

  应当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度嵌入人们生活,网络生态也在潜移默化影响和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尤其是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思想观念的冲突碰撞,行为方式的多元分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我们是夸大成见偏见、挑逗公众情绪、消费社会善意,还是尽己所能凝聚舆论共识、弥合社会裂痕、强化公序良俗,答案不言而喻。城市的和谐安宁,容不得恶意炒作的破坏。

  有个比喻说得好,信息化如同修路,不仅要把路修得越来越好,让车跑得越来越快,还要确保车里人的安全、货的安全。心存敬畏,传达善意,平稳“驾驶”我们手中的传播资源,舆论才不会脱轨,搞得乌烟瘴气甚至人仰马翻。最大限度压缩“恶人作怪”的机会和空间,凸显社会的正向约束和导向价值,我们的城市将更和谐、更美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