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子:看病失联,莫失信任
//www.workercn.cn2016-01-1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一天的晚间11时许,瑞金医院医生通过微信朋友圈迅速扩散一则寻人启事:某29岁女士1月初曾来瑞金医院皮肤科切痣,此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很高。从8日得知该消息后,科室医护人员轮番通过患者留下的联系方式想要告知本人,然而电话一直打不通。所幸,各大媒体平台的即刻响应,让这名患者最终住进了瑞金医院。
最早在朋友圈发出此消息的皮肤科主治医师赵肖庆告诉记者,发寻人启事原本只是自己的无奈,也是抱着侥幸。“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切痣后一至两周会返院拿检查报告,其中的99%检查结果正常,但这次,就是一个1%乘以1%的小概率事件。”
0.01%的概率对于患者而言,却可能变成一场100%的遗憾。“就医无小事”,患者理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至少配合医生完成检查,排除重大疾病的可能性。无独有偶,去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也曾经历了惊魂一夜:14岁的气胸男孩在随时面临心脏骤停危险的情况下自行出院,病历卡上留下的手机号为空号,20小时后才在医院、媒体与街道的努力下恢复联系,最终住进新华医院治疗。
看病就医,为何不时会出现失联情况?有医生表示,在门诊时故意不留正确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的病人并不在少数,怕麻烦、怕泄露信息……大家给出的理由不一,但其中透出的不信任感不言而喻。上述那位女患者对失联给出的答复也有些啼笑皆非:她以为医院的通知是骚扰诈骗电话,因此坚持拒绝接听。
患者留给医院的信息是生命的连接线,能确保医院在第一时间将可能的危急情况通知本人。希望患者能相信医院,相信医生。未来,随着居民健康大数据档案化,或将以身份证扫码统一识别患者个人信息的真实有效,也许可避免这类“寻人启事”的再次发生。
编辑:丁斌斌
大众日报:莫让预约挂号成为“花架子” 2009-11-16 |
西安晚报:试问什么人“看病不难也不贵” 2009-03-04 |
快评论 2012-10-22 |
光明日报:走在充满活力与自信的中国道路上 2012-11-14 |
2012关键词评点(上) 2012-12-25 |
声音与法治 2013-04-16 |
曹 林:医患避免在网络上强化“想象中的战... 2013-11-14 |
中国青年报:听天由命 2009-04-15 |
白剑峰:“暖医”与“暖患” 2015-01-23 |
梁剑芳:依法而行让医疗纠纷审理走向理性 2015-01-30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