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任 翀:数据的信用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蚂蚁金服日前向支付宝用户提供了2015年网络交易的个人账单,再次引来用户“晒单”。不过,比起去年个人账单给出“剁手族”“吃货”等标签引来用户会心一笑,今年的“晒单”却晒出不少质疑。有的问:“为什么‘服饰’与‘购物’单独统计,而不是‘购物’包括‘服饰’?”还有的担心:“我出现在他人的‘生活达人’名单上,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消费习惯被泄露了?”

  如此种种,暴露出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究竟怎样利用大数据,才既能方便生活,又不侵害隐私?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无处不在,但真正了解并有效利用大数据价值的人或机构,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类似支付宝年度个人账单,其实是一种将大数据送到普通人身边的新载体,能让人们直观了解到大数据的记录、存储、统计过程,了解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不过,即便是再亲民的大数据统计分析,也不意味着可以违背统计学以及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收集、统计、分析的方式要科学;另一方面,在数据发布后,也有必要给出相应的解释。数据统计来不得一点马虎,要取信于受众,必须严之又严。

  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发布的统计报告,似乎“游戏”成分多了些,少了些严谨。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报告本就是非官方的,但不论从受众角度还是从发布者角度,相信都不希望看到的是一份“不严谨”的统计。更何况,这些数据产品还承担着向人们普及大数据基本知识的作用。所以,即使类似支付宝个人年度账单这样的互联网大数据产品使用“活色生香”的H5形式,配之以幽默可爱的点评,但在缺乏解释的情况下,依旧让人对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分析能力有些失望。

  能否保护好个人数据,也是互联网企业在利用大数据做营销时应当注意的。笔者常听到互联网企业强调“我们提供的数据都是‘脱敏’(即处理掉敏感信息),用户隐私绝对有保障”;但从这次支付宝个人账单可发现,即便所谓的“生活达人”推荐,只是为增加不同用户间互动的一种玩笑,可不少用户却理解为“我的隐私遭到了泄漏”。由此可见,数据面前不能随便开玩笑,否则损害的不仅是某个具体的大数据产品,更可能是用户对相关企业的信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