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戴有色眼镜看农村“负债买车”现象
朱昌俊
//www.workercn.cn2016-02-17来源: 京华时报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春节期间在鄂西山区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车族”。据一些村干部介绍,不少农村“有车族”其实负债累累,买辆小轿车是出于相互攀比“争脸面”。
春节假期结束,各种“乡村见闻”迎来高峰。从新春“豪赌”到“负债累累却要买轿车”,农村里的种种“不堪”在遭受一轮又一轮的审视。但这真的是我们看到的全部真相吗?
这些年,农村的车确实多了。不过,负债买车就一定是攀比吗?负债,有可能是按揭,这在城市里已比较普遍,何错之有?与“攀比争脸面”又有何干系?
而对负债买车的担忧,也令人感到矛盾。常有声音在感叹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不利于拉动消费,难道只是针对“城里人”?论消费观念,“负债”买车、提前消费的恐怕还是城里人更多。论需求,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更有购车必要。
按照社会学家们的观察,当前,随着农村家庭收入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少农村的消费方式和水平正不断向城市靠近。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城镇化,这是一种进步。退一步说,包括家庭消费在内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说到底是私域之事,动辄被公共舆论以“攀比”、“陋习”之类大词定性,不仅有舆论暴力之嫌,对于缓解城乡间隔阂更是有害无益。
至于“车多了”带来的乡村道路的拥挤,甚至安全隐患,就更不能“加罪”于农村买车的人多了。要缓解这种矛盾,只能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而非让不买车来屈就于交通的不堪。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车流量的增大,本身也是农村交通改善的一种动力。
记录和观察农村的变化是好事,但倘若这种看似“零度叙事”的“返乡笔记”,不能带有叙事者应有的“温度”,不能平视现象所昭示的农村发展趋势,而是建立在先入为主的价值批判之上,就不过是一种加深误解和偏见的戴有色眼镜的记录,这样的公共叙事,还是少一点为好。
编辑:张苇柠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