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留守儿童的嚎哭更该刺痛城乡差距的神经
段春荣
//www.workercn.cn2016-02-18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刚刚过去的春节,我们为城市陷入空城哀叹,开始重新审视城市精神;我们在目睹了农村豪赌、攀比买轿车等现象后深感震惊,于是不停地呼吁救救乡村;我们在“上海女逃离年夜饭”事件中窥见了城乡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发出了“农村,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悲鸣。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阵痛接踵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城乡差距的社会神经一次次被触动。

  生活逐渐归于平静,农村豪赌、攀比买轿车等现象逐渐被从农村回归城市的我们淡忘,“上海女逃离年夜饭”也被质疑为营销骗局。无数的喧嚣过后,农村还是昔日寂寞的农村,城市又复归往日的嘈杂。就在城乡生活逐渐回归平静之际,成都邛崃临济镇瑞林村7岁多的留守儿童峰峰因父母要回成都上班,分别时的嚎哭场景与一句“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的无忌童言(2月7日《华西都市报》),再次戳中了公众的泪点,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城市空城只是短暂现象,农村豪赌也只是过年的一种方式。“上海女逃离年夜饭”更有可能只是消费公众的愤慨而已,即使事件属实,也无非只是城乡差距这个宏大叙事的冰山一角而已,无非只是一场感情的不欢而散罢了。但是时间不仅不能治疗峰峰小朋友嚎哭过后的伤心,反而会深深的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剥夺着童年的欢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甚至成为不可挽回悲剧的开始。

  时至今日,你肯定还记得去年贵州毕节发生的“留守儿童服毒自杀案”“留守姐弟被害案”的系列悲剧,这虽然只是留守儿童生态里的极端事件,但遥远的父母、薄凉的人情、艰难的生计、内心的恐惧,还有那些随时可能出现的侵犯,足以侵蚀了孩子嘴角的笑容,足以让孩子内心陷入灰暗的泥潭,甚至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影响着家庭的命运,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更影响着全面小康的大局。

  比起春节期间的城乡怪像及真假难辨的“上海女逃离年夜饭”事件,留守儿童的嚎哭更加真实地诉说着农村命运的无奈和无数孩子的成长之痛,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了城乡差别之下亲子代际传承被割裂的原生态镜像图,也更应该刺痛城乡二元的神经,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更应该去呼吁救救孩子,救救农村的未来。

  峰峰这个春节结束时的嚎哭我们听到了,但是又有多少个普通日子里心中的哭泣时我们听不到的?峰峰也只是6000余万留守儿童的一个,又有多少的峰峰的嚎哭是我们听不到的?这是真实的变迁,这是真实的阵痛,这是不能被事件重新归于平静的生活景象,这是现代化、城镇化浪潮下不能忽视的成长之殇,这是发展不能绕过的社会议题。

  孩子是农村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让我们欣慰的是与峰峰的嚎哭情景一起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月14日新华网),这是6000万个峰峰们在离别父母时嚎哭过后的“福音”:虽然还是可能要与父母分离,但按照《意见》要求,学校、政府、社会不能再忽视他们的健康成长,“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成为了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保护留守儿童方面的责任的基本体现。

  当然,《意见》的落实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贫困山区的思想意识、硬件投入、社会力量都制约着《意见》落实到具体之处。揽起共同保护与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社会合力。政府要将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列入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加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要通过环境改善及政策激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父母返乡创业,实现激活农村广阔市场与陪伴子女成长相得益彰;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场所以及心理健康等专业教育服务,逐步改善学习与成长环境;同时,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与保护行动中来,提供更专业的关爱与保护服务,弥补政府部门、学校和家庭服务的不足,共同营造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与成长环境。

  峰峰小朋友的啼哭还在回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行动再次起航,我们期待着2020年全面小康建成之际,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要再是全社会的痛点和不能承受之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