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空巢村”现象是道善治考题
黄春景
//www.workercn.cn2016-03-23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3月22日《现代金报》)

  就眼下来看,不论是法律介入还是道德鞭笞,抑或是良心谴责,均无法改变“空巢村”的现状。根据调查显示,偏远山村半数老人守“空巢”,有的村狗比人多,“空巢村”的现象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社会问题,拷问的不仅是“常回家看看”,还有系统化的养老机制。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老人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对空巢老人多一些爱心和关怀,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独无助,这其实也是一道善治考题。

  “空巢村”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向城市转移,最终只剩下老弱妇孺。二是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又不为下一代接受,双方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愿意分开生活。三是子女工作和生存的压力增大,忙于生计,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与之相伴的是,“空巢老人”所带来的赡养、精神抚慰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依然面临情感生活缺失、权益难以保障等难题。

  “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件好事。然而,护佑空巢老人的孤寂心灵,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常回家看看”层面的思考,更应该对社会的综合养老等一系列的配套机制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如何让老人在农村生活不寂寞,“空巢”不“空心”,只是一部“常回家看看”还远远不够,还需政府、社区、家庭拧成一股合力,方可改写“空巢村”的现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