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别让“黄牛”再给景区形象抹黑
王子墨
//www.workercn.cn2016-04-1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不少景区都出现了“黄牛”。记者在北京、湖北、安徽、吉林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的“黄牛”能够拿到低价真票,有的“黄牛”把价格炒高数倍获利,有的则带着游客逃票然后强制消费。以故宫为例,原价60元的故宫门票,在官方渠道当日售罄后,“黄牛”叫价达300元。

  有观点认为,不必对景区“黄牛”作过于苛刻的道德审判,旅游并非关系生计的产品,替代性很强,“黄牛”只是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起到价格杠杆的作用,甚至“黄牛”价格才更接近市场的真实价格,他们以一种更高成本的形式实现了更有效率的资源分配。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票价被炒高,这更多是商家和市场合意的结果,游乐园的市场也是开放的,高价格必然引来更多竞争者,价格也会随之调节。

  但有些景区却与迪士尼乐园的情况不同。迪士尼乐园是投资、经营行为,但更多的景区则是公共资源,有限且唯一:我们不可能再造出一个庐山,或者即便我们能再造一个故宫,但是估计也没什么人去,这些景区不可替代。所以如果任由“黄牛”存在,其实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在难有新进入者的情况下,这样的市场,既不公平也无效率。

  景区“黄牛”难管吗?不少景区都有针对性措施,至少看起来都是不错的,比如实名制购票,入口处现场验票等。只不过这种简单有效的办法,沦为纸上措施而已。有的景区或是责任意识不强,放任“黄牛”存在。有的甚至存在内外勾结的嫌疑:景区门票“黄牛”价比售票点还便宜:“黄牛”能免费带游客进景区,只是要在指定饭店消费等,这里面的猫腻,谁看不明白?

  国内旅游乱象已经被“吐槽”得够多了,价格疯涨、天价消费、黑导黑团、强买强卖等。旅游乱象,看似都是小问题,其实折射了一些部门对公共资源的管理能力。景区乱象,看似乱,但逻辑清晰:缺乏监督,治理无力,权力越界,把公共资源当成圈子利益等。旅游乱象持续了几十年,经历了无数批评、打击之后,依然在反复,甚至花样翻新,也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

  我们的旅游业面临的问题不少,其实没有多少空间供“仔细研究对策”。出境旅游越来越多,国人在国外疯狂购物;而国内许多景点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上,期待改变的呼声高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消费能力。面对诸多背景,国内景区不能甘愿成为节假日在媒体上被吐槽的对象,应该痛定思痛,努力改变自身形象,不断提高硬件和软件水平,吸引国内外游客。至少对于景区“黄牛”现象,我们应该迅速彻底地予以打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