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百姓已过河,他还没湿脚
魏英杰
//www.workercn.cn2016-04-29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网络约租车的发展与管理,一直是个热点话题。近期,杭州、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又开始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却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

  光听这话,有些人不免纳闷:网约车招谁惹谁了,为什么不该让每个人都打得起?其实,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紧跟着还说: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把两句话放到一起,相关负责人想表达的意思或许是,应该大力发展的是人人坐得起的公交地铁,而不是相对高端的网约车。

  问题是,网约车和公交地铁并不存在矛盾关系。公交地铁是基本的公交服务,而网约车当然是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之一,二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事实上,网约车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公交地铁,成为交通出行的主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肯定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各种交通工具中作出选择。人们的选择考量不仅是价格,还有方便、舒适等评判标准。至少在目前,哪怕公交地铁网络再发达顺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网约车、自驾车等出行工具。

  “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网约)车”,也根本是一个伪问题。网约车包含了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种形式,本身也有价格、服务水平等方面区别。有人打不起专车,但总打得起快车(有时比坐公交车贵不了多少),哪怕打不起快车,那也打得起顺风车呀。老百姓是否打得起网约车,其实用不着管理部门操心。网约车平台会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市场区分,故意把价格抬高到大家都坐不起,市场也就不存在了。

  有网友猜测,相关负责人说这番话,是不是想把网约车定位于高端(高价)服务,避免其迅速蚕食传统出租车的市场份额。网约车平台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与提供出行服务者,让双方可以迅速对接。既然打车软件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管理部门再这么对网约车进行定性和区分,等于把网约车拉回原来的市场格局,人为降低网约车的服务效率和水平。目前,管理部门应该做的是加法,即鼓励出租车加入网约车平台,而不是做减法,让网约车退出部分市场。

  网约车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现实问题,如司机身份识别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不止网约车有,出租车也有。老百姓已经过河了,相关管理部门却还在摸石头,更值得反思。加快出台网约车管理条例,让网约车更加规范化发展,这是社会共识。但不能借规范之名,粗暴干预市场,阻碍交通出行领域创新,给公众出行“添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