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大量食品类谣言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公布了微博处理食品谣言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微博共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约占总量的20%.典型的食品谣言包括“吃樱桃感染H7N9”“猪肉钩虫”“蒜薹蘸甲醛保鲜”“西瓜打针”等。(6月29日《北京日报》)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敏感的领域,触目皆是的食品谣言,一方面严重损害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谣言会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焦虑与不安,反过来又为谣言传播提供了土壤。
食品网络谣言不同于传统的谣言,借助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匿名性,带来的结果是影响范围更大,损害后果更严重,而追溯传播源头更困难。尽管现行法律对网络谣言已有规制,近年来也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有关部门也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但是,食品谣言不仅没有绝迹,相反却不断“春风吹又生”。
食品谣言满天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恶意捏造事实,诋毁商誉;二是某类食品确实存在问题;三是一些谣言利用公众骗取关注、转发,获取“粉丝”,进而提高自媒体账号商业价值,因此甚至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治理食品谣言必须对症下药。首先,食安部门要加强监管,强化问责,严惩不法厂商,管好食品市场,让公众对食品安全建立起更高的信任度。同时要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拉近消费者与科学真相的距离,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
要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刻意制造谣言是不能容忍的,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造谣惑众,混淆视听都应被追责。这里的追责,不光是对谣言制造者的追责,对谣言传播者也要进行追责。只有用法律惩处造谣传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
要着力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当前,相对于食品工业和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公众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正确的科学素养支撑,谣言就会轻易攻陷群众的头脑。谣言止于智者,亟须增强公众的认知,用科普改变一些偏见。
张世良:改作风要坚持抓“大”不放“小” 2014-01-23 |
中工时评:医治社保“脂肪肝”需要“对症下... 2014-03-19 |
郑州日报:建“红黑名单”给食品安全上“紧... 2014-06-13 |
潘少军:治污需要精准用药 2014-11-15 |
方 工:遏制“为官不为”与反腐败斗争同等... 2015-06-16 |
“十面霾伏”,收费治理靠谱吗 2015-12-18 |
污染主因找到了,就得对症下药 2015-12-17 |
加强专项整治为食药安全撑起安全伞 2016-03-29 |
保健品岂能沦为暴利品 2016-05-12 |
科学招标跑道 怎么招来工业废品 2016-06-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