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全民植树,方式不妨多样
刘 毅
//www.workercn.cn2016-07-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直接参加绿化劳动”当然很好,“间接履行植树义务”也是参加义务植树的可行方式

  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失去双臂的贾文其和双目失明的贾海霞,15年间在砂石密布的河滩上种活了上万棵树,把50亩荒滩变成了绿洲。他们的事迹引起社会关注,当地政府、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伸出援手。几个月前,美国一家视频工作室以他们的经历为题材,制作了一部视频短片,在社交网站上点击率达数百万次,老哥俩被誉为“感动世界的植树老人”。

  两位残疾朋友历经艰苦、坚忍不拔地植树造林,让人感佩动容。不过,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不少地方像他们所在的井陉县冶里村那样,有荒滩,有荒山,需要造林绿化,存在生态需求。另一方面,有报道指出,经过多年造林绿化,河北目前可以开展义务植树的空闲地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平原地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为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有的地方政府只好把农民承包地租赁过来,开展植树造林。

  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世界上成效最为显著的植树运动之一。30多年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超过100亿人次,义务植树达数百亿株,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然而,随着多年来的植树造林,一些城市周边已没有成片的荒山荒地,植树只能“见缝插针”。在江苏无锡,有家单位想找个地方组织员工义务植树,从年后就开始寻找植树点,但直到3月份的植树节,还是没能在城区找到合适地点。可见,义务植树亟须找到新的实现方式。

  全民参与的活动,便利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花一两天时间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种树,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大现实。更为可行的做法是,让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更灵活多样,由直接参加种植树木的单一形式,拓展到“以资代劳”、从事公益绿化宣传、认种认建绿地、认护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多种实现形式。“直接参加绿化劳动”当然很好,“间接履行植树义务”也是参加义务植树的可行方式。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不少城市居民有这样的想法。

  有关地方和部门可以根据轻重缓急,把亟待绿化地块的信息公布出来,规划一批乡村义务植树基地,让人们充分了解“需求侧”的情况。筹集到资金、确定绿化重点地块后,及时公布相关情况,让人们充分了解进展,看到自己义务植树的成果,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市民的参与积极性,把目前不足七成的义务植树尽责率再提高一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义务植树是鼓励全民参与的一个重要形式。不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实施办法,是在30多年前制定施行的。如今,社会组织结构等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还要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方面多想办法,让这项有意义的活动长长久久地开展下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