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过度诊疗困扰病患、排队约号费时费力、医疗信息不共享导致重复诊断……未来,医疗领域的这些“短板”将有望逐步补齐。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
在公众看来,健康医疗大数据与百姓生活距离遥远,主要存在于有关部门的数据库当中,运用于宏观层面,难以让实惠变得可见和可及。不少医疗数据也的确如此,比如疾病谱、药品销量、诊疗人数及趋势、医疗筹资和使用数据等,这些宏观数据虽然极具利用价值,却远离百姓生活。
然而,不少健康医疗大数据其实与百姓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广泛存在于普通诊疗活动当中。例如网上挂号、移动支付、远程会诊、可穿戴医疗设备、就诊“一卡通”等,都是数据信息在诊疗过程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方便了患者,而且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但总体而言,与这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相比,“数据亲民”还做得远远不够,百姓所得到的实惠也远不及预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大数据应加强知识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医疗信息。当前,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是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信息时代理应让患者获取更权威的医疗信息和医学知识,但当前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不仅参考价值不大,有时反而起反作用。大数据理应抢占知识和舆论高点,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填平医患“信息鸿沟”作贡献。
其次,大数据要更好地匹配医疗供需,帮助化解“看病难”。在这方面,大数据可施展的空间巨大,譬如,可开发出更多便捷式医疗设备,建立更加通畅的医疗数据输送渠道,让医患不见面也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给予精准诊疗。再如,诊疗流程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让等待的时间更短、过程更舒适,使看病成为轻松事。数据可便民,只需让数据多“跑腿”,患者就能少折腾。
此外,大数据可成为“降费先锋”。当前,检查之所以要反复做,是因为数据没有相互利用,结果不能共享;医疗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医院重复建设和设备利用率不高有关;网售处方药之所以难实施,是因为规则还没有完善,等等。大数据本可大幅降低医疗费用,但当前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可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这既需要突破观念和技术束缚,也需要明确数据的应用模式,既要务虚,也要务实,除了要做好宏观利用外,还要用接地气的方式,提高大数据运用的可及性,增强实用性,让百姓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更大获得感。
土地财政依赖症真没治了? 2014-02-24 |
游云庭:浙江保险协会是“组织垄断”,不是... 2014-09-04 |
白剑峰:“医疗拥挤”有解吗? 2015-01-09 |
戎国强:做慈善,不要太鲁莽 2015-04-08 |
白剑峰:“超级医院热”何时降温 2015-06-12 |
徐甫祥:格尔木草原被蹂躏非黑枸杞之罪 2015-09-01 |
“大病不出县”关键要基层多良医 2015-09-14 |
司马童:校车趴窝缘于谁的“担惊受怕”? 2015-11-12 |
司马童:“大鼻子”校车为啥跑不起来? 2015-11-13 |
中工时评:多筹并举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2016-03-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