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背后是赚取私利
王胜强
//www.workercn.cn2016-08-25来源: 经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辽宁省某滨海旅游区日子不太好过。微信朋友圈里多个帖子列举游客在该旅游区各种遭遇,令该旅游区陷入舆论漩涡,被贴“宰客”标签。然而,据该地区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介绍,对帖子中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发现,除服务员强行揽客砸车是今年发生的,其余都是多年前发过的,已依法传讯并拘留砸车的饭店服务员。
这一事件成为舆论热点,部分社交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抓住旅游被宰这一敏感话题,通过跟风炒作和借题发挥,集纳新闻旧帖新炒,移花接木夸大事实,人为制造新闻热点,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在服务员强行揽客砸车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有网帖将其与3年前的曝光内容进行嫁接,这种集纳式的推送极具话题感和轰动性,挑逗网民神经,从而形成热点。
笔者并没有为该旅游区洗地之意,发生侵害游客权益事件,必须严肃整改。只是由此事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警惕,即借曝光之名抢眼球、谋私利。
随着舆论大环境的好转,如今,少数媒体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新闻敲诈,但他们打着监督旗号,标榜为民立场,抓住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教育改革、国民素质讨论等话题,罔顾基本事实,借曝光之名夸大炒作赚取眼球,误导民众对事情的是非判断。监督只是手段和幌子,谋取私利才是其真实目的。
曝光违法不文明行为及群众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是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媒体适度的反面曝光,是行使监督责任的应有之义。坚持公允原则和尊重客观事实的曝光有利于形成社会监管与行业自律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如果假曝光之名行抹黑之实,借曝光之名赚一己私利,是对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损害,此风不可滋长。对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行业监管,媒体也要坚守基本新闻职业操守,对反面曝光要坚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不要盲目自黑和跟风炒作。
编辑:张苇柠
党员“两违”该不该如此曝光? 2015-05-22 |
刘 白:福彩去疴,请从中福在线始 2015-05-22 |
夏熊飞:曝光不文明行为更需程序文明 2015-08-14 |
一些官员为何更怕点名曝光 2015-10-21 |
王石川:地方纪委查处官员,为何超八成未曝光 2016-01-04 |
地方官员违纪通报不能“密室”操作 2016-01-04 |
新闻观察:通报曝光少或影响查处效果 2016-01-05 |
通报曝光少或影响查处效果 2016-01-05 |
孤 松:可否脱去“铁窗买春”背后的“皇帝... 2016-01-05 |
刷单是把双刃剑 2016-05-31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