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假蟹”横行 什么失灵?
张海英
//www.workercn.cn2016-09-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阳澄湖官方的开湖捕蟹时间是9月23日,记者通过走访海鲜市场和搜索网购平台发现,这种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渠道不在少数。有的商家明知道阳澄湖大闸蟹还没有上市,但是通过包装和佩戴假冒标签后,普通河蟹摇身一变成为“阳澄湖大闸蟹。”    

  尽管有关方面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打击“山寨”阳澄湖大闸蟹,比如2003年在蟹壳上用激光雕刻“金印”,2004年给螃蟹佩戴“戒指”,后来又使用“防伪戒指”和“证书”,但事实表明,这种“李鬼蟹”仍然“横行”,缺少有效治理办法。今年,不过是在重复往年的“故事”罢了。    

  这种“假蟹”上市,不仅会让一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真蟹”养殖者、销售者的利益。因此,尽管打假效果不佳,但仍不能纵容这种“李鬼蟹”存在,而有效打假的前提是反思相关措施为何失灵。而且,反思“假蟹”,也是在反思食品市场监管漏洞。    

  目前,防范“假蟹”,一方面依赖于技术手段,包括“防伪戒指”(也称“蟹扣”)和“证书”。然而,网上却公然销售防伪蟹扣,0.15元一个。而且有商家称,假的真的防伪蟹扣都可以生产。也就是说,防伪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证书”花钱就能办也是一个管理漏洞。    

  另一方面,依赖于渠道防假。从2010年起,阳澄湖大闸蟹退出全国农贸市场,而是通过专卖店、超市、经过授权的高档酒店和电商来销售。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宣布,优先在京东和天猫供应,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真蟹”尚未上市,但相关电商仍有近千家宣称在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商家。    

  也就是说,电商平台一方面与阳澄湖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准备销售“真蟹”,另一方面却纵容部分网店销售“假蟹”。这反映出阳澄湖大闸蟹部分销售市场是失灵的,部分销售者扮演了售真与售假的双重角色。究其根源,大概是这些电商更看重业绩不顾商业伦理。按理说,售真就不应该售假。    

  对于网上公开销售“假蟹”现象,阳澄湖行业协会为何不进行投诉处理?对于各地海鲜市场的售假现象,各地质检、工商等打假部门为何不及时采取打假行动?笔者以为,这是管理、监管失灵的体现。之所以出现管理及监管失灵,主要原因是“假蟹”年年有,监管部门或许对此已经麻木了。    

  从过去情况来看,很多行业的监管往往都是被动的,即有投诉监管者才会介入,大案大查,小案小查。如果没有接到投诉,就会认为“一切正常”。但很显然,被动式监管效果有限,从某种程度而言属于不积极作为。如果监管者能像记者一样深入市场暗访,积极查处,相信“假蟹”不会出现。    

  当然,“假蟹”上市,还与需求侧有关。某些消费者明知开湖捕蟹时间未到,仍购买阳澄湖大闸蟹,要么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要么是认为吃蟹的人不懂真假。还有一些消费者思维简单,认为阳澄湖大闸蟹有“防伪蟹扣”和“证书”就是真的,却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花钱买的。    

  简言之,“假蟹”上市,不仅折射出技术打假失灵,也折射出渠道防假失灵,还暴露出管理、监管失灵。与“假蟹”类似的假冒食品应该还有不少,如何有效打假,既值得原产地有关方面思考,也值得各地监管者思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