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日,全球第一部网约车法律正式落地中国。此后,网约车不再归属到“黑车”范畴,网约车司机也不再担心面临交管部门查处非法运营的压力。但新政之后,改变的是整个分享经济下的移动出行。
从诞生之初游走在灰色地带,到如今新政之后的合法地位,网约车用了六年时间,但过程却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经过六年的竞争、质疑和争议,网约车终于在中国成为一门合法的生意,但围绕网约车的是非和舆论不会结束。
新政之后,资本和网约车司机们正在逃离。但在新政之前,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矛盾就已经被逐渐放大。在舆论上掀起一轮争议,但在舆论战背后,是传统势力和新兴势力的激烈对抗,也是移动出行市场竞争的残酷写照。
司机在逃离,资本在观望,司机们可以逃离,但是网约车平台却与无法共享出行彻底决裂。但在共享出行的大路上,网约车已经被出租车逐渐挤出了赛道。这条赛道已经行不通,网约车的新赛道在哪?
新政带来了更为规范的秩序和规则,但相比秩序,限制才是人们侧目的原因。移动出行是一块大奶酪,网约车被新政挤出市场之后,出租车集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它们既保住了短途出行的市场份额,在网约车的冲击下又获得了新的政策优势,网约车没有像有人说的那样宣告了出租车的死亡,但出租车集团的反攻倒算却让网约车疲于奔命。
公众则难以再享受到低价高质的网约车服务,只能回到出租车集团主导的那个野蛮时代。2010年易道创立的时候,共享经济和O2O的概念还没有在中国普及,共享经济也还没有在国内的畅销书中成为主题。短短六年里,共享出行在中国几乎走完了一个行业从兴盛到危机的全部路程。
资本的进入再出走、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政府的限制……共享出行成了资本和政府角逐的战场。直到滴滴合并优步,市场似乎才偃旗息鼓,但此时寒意已经四起。网约车本身拥有了合法地位,但业务的合法化,仍然是个问题。
新政实施已到第二天,各地的网约车法规正在陆续出台,但在几乎不可逆的新政浪潮下,我们还是希望政策能体现更多的善意。相比于共享经济的宏观效应,我们更在乎的是公众的用户体验。各地近乎苛刻的限制条件已经将司机和用户都挡在了共享出行的门外。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支持创新,“网约”意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网约爱情到网约餐饮、购物、交通,甚至医疗,无一不是互联网经济的体现。地方政府也应正视这种趋势,从发展的高度来看,地方政府应该是共享经济的受益者和拥护者,而不是打着秩序的旗号人为进行制约。
一切的政策都应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和承认问题的存在。出租车不能承载公众的需求,就应该给网约车足够的空间。
出租车市场化仍需“平权思维” 2016-04-21 |
网约车什么时候成了“高档货”? 2016-04-29 |
网约车监管应及时“亡羊补牢” 2016-05-11 |
网约司机利益将如何安放? 2016-08-01 |
网约车还能去火星揽客吗? 2016-08-03 |
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考试该如何“考” 2016-09-12 |
该不该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参加考试 2016-09-13 |
网约车涨价需要一本明白账 2016-09-20 |
网约车监管应寻求“公约数” 2016-10-19 |
警惕“注册代办”让网约车驶入歧途 2016-10-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