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深思
近日,重庆,一名老人倒地受伤。女医生谭永超正好从旁边经过,马上跪地按压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报道说,女医生的丈夫在那一瞬心里转过很多念头,老人身份不明、伤情不明、受伤原因也不确定啊!况且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动作幅度频率都比较大,妻子怀孕6个月了,不适宜剧烈运动……谭医生却没有丝毫犹豫,说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见到病人就要冲上去。
现场抢救的照片被人拍下上网,网友们点赞如潮。都夸:好医生啊!
医风医德,确实该夸。但细读报道,我更为谭医生毫不犹豫冲上去这个细节和她的“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这个说法打动。在那一个瞬间,患得患失的顾虑、有孕在身的情况,不在这位医生的脑袋里。她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潜意识驱动下的反应,是冲上去救死扶伤。这个反应没有经过一番加减乘除、衡量利弊,像神经反射一样自然。其实,很大一部分道德选择就是这样做出的,怎么做到的?离不开平常的养成。武术名家见来拳自然就会招架,乒乓球运动员凭着球感就能接住快如一道白光的小球,士兵面临枪林弹雨时候为什么不像常人一样一哄而散?因为日常的纪律训练塑造了听命令的习惯。金庸小说里有一位大侠叫洪七公,中毒后功夫全失,必须伪装才能保证自己安全;可他见人遇险,哪怕是个坏人,哪怕暴露自己,还是伸手去救。因为做好人的训练已经深入骨髓,成了第一反应。
然而,不是所有的第一反应,都这么美好。好习惯会这样养出来,劣品质也同样会养成。金庸笔下的游坦之、林平之,都是因为小时候身遭大难,成长环境或粗鄙或险恶,遂养成了善恶不分、下手阴毒的反社会人格。前几天,传出另一则新闻,某地患者家属在朋友圈扬言,如果医生没把手术做好,明年的今天就是他的忌日。后来他解释为玩笑,我愿意相信这不是深思熟虑的举止,但是,下意识的行为,恰恰折射这人潜移默化中对医患关系的扭曲理解。对于认识上的糊涂,可以跟他讲暴力伤医犯法、医学的有限性等等,予以纠正;可对于潜意识中的暴戾之气,光这些就嫌不够。这依赖对暴力零容忍、凡伤医必严惩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深思。
燕山快笔 2014-06-18 |
堂吉伟德:“卖巾救女”:个人募捐如何善始... 2014-10-13 |
张西流:“褒奖道德模范”应成扬善风向标 2015-02-13 |
杨 彦:“这条小鱼在乎!” 2015-04-03 |
川藏线不宽,人心要放宽 2015-07-21 |
邓辉林:与老人同住可减税是合理的制度补丁 2015-12-10 |
“开奔驰募捐”应以诈骗论处 2016-02-26 |
让善念结出善果,使善行免受戕害 2016-09-02 |
让“平凡之善”滋养我们的心灵 2016-09-27 |
罗尔退款,呵护朋友圈慈善仍在路上 2016-1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