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厕所革命”看起来事小,但与人们关系紧密。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如女儿协助老父亲,父亲协助小女孩,该怎么如厕?这不,人性化的标准来了。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厕所革命现场会提出,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也被称为“中性卫生间”,旨在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从直接作用看,设置第三卫生间是实用性、人性化的考虑。而置于“厕所文明”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更蕴含着某种纠偏。
从人类的文明进程看,厕所承载了太多的文明标尺意义。在古代社会,厕所的好坏是阶层等级的一个重要象征。有人甚至认为,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建立第一座厕所开始的,因为它标志着人和动物开始区别开来。而从男女厕所的区分,到第三卫生间概念的出现,都体现着社会性别意识和公共服务人性化意识的成熟。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厕所一直被视作私人问题,很多时候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尊严认同感增强,人们对于厕所的要求逐步提高。这首先表现在个体对家庭厕所或私人厕所越来越重视。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公共厕所呈现出稀缺和低质化,大大滞后于社会对于厕所和尊严的需求。
第三卫生间的推广,就是对过去公厕短板的一种回应。一方面,它代表着公共服务延伸到了以往被忽视的地方,体现了社会治理思维的务实化。另一方面,第三卫生间所内含的对不同群体如厕需求的正视,弥补了以往男女厕位比不科学的不足,其背后对应的是社会男女性别尊重的平等化。
对于公共部门而言,建造怎样的公共厕所反映了对于人的尊严的认可程度和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文明程度。对于个体来说,如厕往往能够最真实地衡量出国民素质。普及第三卫生间,在提升人们如厕体验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文明如厕的习惯。
希望以普及第三卫生间为契机,让人们谈及厕所时不再皱眉头。更重要的是,通过培植厕所文明,使真正让人放松、愉悦的厕所成为文明的注脚。
刘孙恒:公共服务应从细处入手 2014-11-24 |
王义桅:中韩自贸协定的五重效应 2015-02-27 |
杜 博:小“二黑”去哪儿 2015-09-25 |
圈点新闻 2015-10-28 |
“意见箱设在厕所”能保护举报人吗 2015-10-29 |
处置酒店如厕收门票,为何又慢又懒? 2016-02-22 |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建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6-03-01 |
G20开启国际化新时代 2016-09-06 |
无性别公厕 2016-10-27 |
圈点新闻 2017-0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