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宣 言
//www.workercn.cn2017-04-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当下,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蓬勃开展的今天,一些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然大行其道:有的相互攀比,大摆婚庆宴席、大收天价彩礼;有的讲究排场,大搞封建迷信、大办豪华葬礼;有的碍于面子、盲目从众,大操大办老人寿诞、小孩满月、子女升学、新居乔迁等名目繁多的活动。还有的村庄室内很现代、室外很脏乱,生活很富裕、文化很匮乏。凡此种种,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割舍之痛,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浊混沌之气,成为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风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多用“育”的方式、“化”的手段,因其俗、简其礼,抑扬并举地推进移风易俗,而非简单粗暴地变其礼、革其俗。毕竟,人情礼俗是维系农村社会关系的纽带,还应区别看待、辩证取舍,好的传统要继承,不科学、不文明的习俗要改进,陋习恶习则要摒弃。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考虑群众意愿、党政意图、社会意见等因素,结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文化惠民,选准撬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良性引导和理性“推手”作用。同时,应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将其崇德向善、勤俭持家,清白做人、诚信友善的清风正气融入村规民约,使法治精神在村庄落地生根。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党风正,则民风淳朴。推动移风易俗,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躬身践行,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坚决抵制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先倡者。尤其,要大力传播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明新风,将其化入人心、融入生活,促进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对此,我们既要有足够的恒心、耐心,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既要循循善诱,又要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大地盛开绽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