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李 峥:从新加坡“职业库”看促就业的政府责任
//www.workercn.cn2014-07-17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加坡政府劳动力发展局近日正式建立了以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为对象的工作信息库——“职业库”。据悉,该“职业库”里目前共有1.6万个职位空缺,其中一半为专业人士、职业经理和执行人员的职位。自5月起试用至今,已吸引了4300多名雇主和1.29万个求职者注册设立户头。(7月16日新华网)

  金融危机以来,高失业率成为各国面临的头号挑战,即便是占尽天时地利的新加坡也是如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创造就业岗位,避免失业大军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考验的美、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在促进就业上已有一些相对成功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四块“他山之石”对我国借鉴意义最大。

  一是主导建立覆盖面尽可能大的就业信息平台。新加坡建立的“职业库”就属此类。在日本,政府拿出预算扶持就业中介机构,令其尽可能挖掘“潜在岗位”,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求职者。欧洲做法更激进,为解决苏联解体后的东欧就业难题,德国主导建立了“欧盟全社会就业数据库”,方便雇主和求职者相互验证。经济全球化带来社会分工过细和地域功能化倾向,一些毕业生或失业人员很难在当地找到合适工作,而信息平台在异地就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充当重要角色有利于增加信息平台的公信度。

  二是直接补贴就业个人。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曾雇用失业人员“挖坑”。这一荒谬的作法之后未成为笑柄,反而成为成功经验。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日、欧都希望通过扩张预算、投资公共工程的方式弥补就业缺口,却苦于财政吃紧无法实施。使用财政雇用部分失业人员从事并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表面上并不合理,但总比让这些失业者吃低保、或者让这些钱被承包商中饱私囊要好得多。当前,美、欧推行了一些名为“带薪培训”的项目,实际意义与此类似。

  三是改善就业环境。就业和经济是一个正反馈循环,就业的人越多,经济越活跃,越能解决更多人岗位。反之亦然。因此,如果能吸引一些有能力就业但不愿就业的人重回岗位,就能启动就业市场。为此,西方国家从政策、法律、市场道德等多个方面严厉打击市场上的反就业“潜规则”,如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婚育等方面歧视。日本政府认为,安倍经济学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能否重新吸引日本女性回到就业大军。

  四是开放市场。普遍证据表明,垄断和市场封闭是就业的大敌,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创造的价值被少数人占有,多数人只能喝西北风,也会导致市场的创新性下降,难以创造出新的岗位需求。经济不好的时候,欧美国家都在广泛吸引外来投资,这些措施包括简化商务签证程序、开放更多领域、避免行政对跨国并购的干扰等。这时候如果再挑起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大旗,那就是与广大失业者为敌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