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时的武力干预只是治标之策,维护中东地区国家的稳定力量,让这些国家真正发展起来、壮大起来,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9月15日,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以一项会议声明表达了国际社会就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达成的普遍共识。然而,新一轮反恐热战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冷思考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问问为什么。为什么恐怖主义能够在中东地区如此枝枝蔓蔓繁衍不绝?为什么中东地区国家近年来失序如山倒、归序如抽丝?为什么西方大国屡屡干预中东事务却鲜有实质正向作为,留下一个个残局导致麻烦丛生?
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标本兼治,认清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东文明冲突与利益断层线的特殊土壤中迅速滋生、在国家治理薄弱与权力真空地带的夹缝中伺机而动的事实,说明了一些问题。2004年,“伊斯兰国”的前身“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在美军入侵后成立,伊拉克变成了极端组织的庇护所和招募基地。对此,《阿拉伯圣城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英美的入侵解放了伊拉克极端力量。
多年以来,为了在中东地区治住一种“极端”,却又激活另一种“极端”的事例比比皆是。极端组织藉此见缝插针式发展,使中东地区愈加“巴尔干化”。
当前的中东虽然热战不断,但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被称为“阿拉伯冷战”的中东颇有结构性相似之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格雷戈里·高斯提出的一个观点值得思考——是阿拉伯国家的日益弱化,而不是宗派主义或者伊斯兰意识形态的崛起,造成了新的中东冷战的战场。这个观点摆脱了文明冲突论的宿命性,看到了国家政体在抑乱、治乱中的能力问题。
的确,从伊拉克战争到西亚北非动荡,中东地区原有的民族国家政体遭到严重削弱甚至达到崩溃境地。国家治理能力丧失,意味着无休止混乱。应当认识到,一时的武力干预只是治标之策,维护中东地区国家的稳定力量,让这些国家真正发展起来、壮大起来,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究其根本,回避“伊拉克们”的重建问题是行不通的。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本,以稳定为先,持续推进伊拉克各派的政治对话和解,并继续向伊拉克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是中国为帮助伊拉克尽快恢复安全稳定的努力,体现了去除伊拉克极端主义的治本着眼。
不能忘记,上世纪“阿拉伯冷战”的结束,是随着阿拉伯国家实体地位巩固、各国建立了具有治理能力的政权后才真正到来的。由此可见,今日中东地区还是需要依靠各国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斩断极端主义之根,才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