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马若虎:建好连通中欧的“立交桥”
——“总理再访欧洲”系列评论之七//www.workercn.cn2014-10-2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圆满结束欧洲之行后回到了北京。对于李克强总理此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认为访问将带动中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

  跟随李克强总理的每一个步伐,我们体会到中欧合作更加广泛的前景;聆听他的每一次演讲,我们感受到中欧合作更加蓬勃的生机。亚欧山水相连,中国作为亚欧大陆的重要成员,正在为共同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第一次全会上,李克强指出,“中方愿与亚欧各国一道,培育和凝聚亚欧共同体意识,倡导和促进亚欧团结协作,开放兼容,同舟共济,积极构建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亚欧新型全面伙伴关系。”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相知相伴无障碍,一座桥梁通四海。

  中欧之桥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中欧之桥就是古丝绸之路。那时,中欧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彼此繁荣发展。70多年前的战争曾让中欧之桥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运用理性智慧,坚持走和平安全、稳定发展之路”。

  建造新时期中欧之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各自发展需要,更是双方民心所向。

  “汉堡素有‘世界桥城’的美誉,2000多座桥构成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我看来,汉堡还有更多无形的桥通向世界”。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李克强说。其实,我们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和汉堡相似。比如,北京的桥,千姿百态、瑰丽多彩,其中各式各样的立交桥更是让北京别具一格。中欧关系就像那通向四面八方的立交桥,连接彼此,承载梦想。

  连通,是桥的基本作用。中欧“立交桥”不仅使彼此的地域相连,更使双方人民的心灵相连。近年来,中欧高铁、航空高速发展,让彼此来往更加便捷,这是有形的“立交桥”;领导人互访、民间团体互动,让彼此合作互信水平持续推进,这是无形的“立交桥”。中国和欧洲国家相继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给人民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符合各自人民期盼,有利于促进并扩大经贸等其他各领域的合作。

  承载,是桥的重要功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从扩大农产品贸易,到深化能源合作,中欧“立交桥”承载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巩固传统项目合作,探索新领域合作,深刻体现在李克强访问的成果中。比如,“《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纳入200多项具体合作倡议、项目和举措,涵盖中德合作20多个细分领域,是迄今为止中德之间内容最丰富的一份共同文件”。比如《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将“提升贸易质量,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增加机电和农产品比重。扩大市场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比如在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同意方增进政治互信,夯实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深挖务实合作潜力,提高贸易和相互投资水平,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等方面合作”。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载重增加,我们要做好中欧“立交桥”的检测和维护。一方面,要加强交流。通过加强高层交往,推动已达成的项目落地;通过人文交流,为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保证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中欧关系正常发展,不仅关系自身前途命运,更影响着世界。为此,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各种对话合作机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建好连通中欧的“立交桥”,就是要让中欧关系良好快速发展,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提供强大支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