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临近年终岁末,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英文词汇“new normal”再度成为世界媒体的流行语,原因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新常态”。
放眼全球,很少有一个纯粹的国内经济工作会议能吸引全球的目光,而中国,因为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而使得这个会议具有世界意义;放眼世界,很少有某一语言的流行词被硬译为外文,同样因为其信息量太大、涵义太丰富,非三言两语能解释得清。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艘巨轮未来如何航行与世界休戚相关。只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参透这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世界才能从中获得新机遇。
什么是“老常态”?过去35年里,改革开放撑起了每年9.8%平均增速,让中国经济总量实现连环大跨越,成为世界第二。什么是“新常态”?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让世界与中国一荣俱荣,命运与共。德国《每日镜报》曾刊文指出,欧洲“应陪伴强大的中国前行”,世界同此理。“新常态”意味着新机遇,如何抓住中国机遇是当下世界应该思考的问题。抓住中国机遇,首先必须了解中国,认识“新常态”,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大逻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对世界各国来说是重要机遇。在中国国内,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质量效率、拓展新的增长点将产生巨大需求,这对微弱复苏的世界经济来说是巨大推动力。会议提出“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对海外企业无疑意味着诸多新商机,中国成投资新热土。对外,会议还强调应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对中国周边邻国乃至世界都意味着新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抓住中国机遇,必须信任中国,适应“新常态”,分享其带来的新红利。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中国人一直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对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红利,中国始终秉持开放的胸怀。习近平主席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必须认识到,中国发展步伐快一点也好,稍慢一点也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居世界首位。此外,未来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旅游。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对世界经济意味着巨大的增长动能。抓住中国机遇,必须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不是可怕的“墨菲斯托”“国强必霸”“修昔底德陷阱”之类的“魔咒”不过是在黑中国。事实证明,中国愿意有所作为,中国贡献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灿烂篇章。
去年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路一带”的伟大构想,如同两条双翼,自连接起亚洲与欧洲,从太平洋环绕到印度洋。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贸易便利化,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与韩国和澳大利亚自贸谈判已完成。中国提出设立亚投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倡议,体现了中国贡献的大手笔。“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义新欧”先后开通,开启横贯亚欧大陆“说走就走的旅程”,带活了中亚直通两洋的大棋局。机会只给那些认清形势、准备好的人,如何“引领新常态”是关键。中国近邻韩国是“早起的鸟儿”,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一闭幕,《韩国先驱报》(The Korea Herald)就发表社论指出,“韩国企业必须进一步努力,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中发现新商机;韩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中国计划帮助推动中亚和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振兴经济中获益。”中国好,世界才好!这是越来越多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舆论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和文化亲和力正日益上升,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与世界繁荣与稳定交相辉映。有理由深信,中国发展红利就是世界机遇,世界与中国携手同行,必将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