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一篇列举传统泰文小名的文章在泰国社交网络上受到热捧。文中列出的“喵”“老”“蛋糕”等泰文名字在外国人看来或许不可思议,但却是泰国父母对子女爱的表达。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传统的泰文小名正在被英文小名所取代。
在泰国人的生活中,小名的角色甚至比大名更重要。由于重视正式名字的吉祥寓意,泰国人的大名常常十分复杂,一般在很正式的场合才会派上用场。相比之下,小名则常用得多,泰文小名大多只有一个音节,可以是花草、动物,也可以是星期、天气,全凭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心情决定。虽然来得随意,却别有意义。
然而,年轻的泰国父母们渐渐不再钟情泰文小名了。原因是以往最受欢迎的“猪”“球”“黑”等泰文小名因为重名率高,而且听着“土气”。反倒是给孩子起“洋气”的英文小名,成为泰国社会的新风尚。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交往,积极学习国际语言值得鼓励,起一个好记的英文名字也无可厚非,但对本国文化的传承不应被遗忘。一项在泰国东北部城市孔敬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泰国使用英文小名的大学生占总数的6%,但在中学生中比例却已达40%,在小学生中比例更高达56%。面对年轻人使用泰文小名的比例越来越低的问题,泰国最大的泰文报纸《泰叻报》惊呼“不能任由外语肆意入侵,让下一代人失去对母语的骄傲”。
泰国文化部曾发起过推广传统泰文小名的运动,整理收集了数以千计的传统泰文小名,结集出版供普通家庭选用。时任泰国文化部长威拉提醒民众,传统泰文小名能否继续得到人民的喜爱与肯定,关乎泰语的地位和泰国文化习俗的传承。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一书中说:“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讲一国语言,同时也是感受一国的历史文化,体验万种风情。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活力,既需要技术因素,也需要文化因素,泰国政府和民众正在一起想办法。
扬子晚报:出现“黄泉路”,市长向谁怒 2008-12-10 |
扬子晚报:出现“黄泉路”,市长向谁怒 2008-12-10 |
钱江晚报:未必不公平 2010-01-07 |
钱江晚报:未必不公平 2010-01-07 |
舒心萍:社会浮夸加剧“让头衔飞” 2011-01-05 |
姜泓冰:推进教育公平别忘尊重教师 2012-04-16 |
王石川:做一名温和而行动着的公民 2012-04-19 |
南方日报:径直就叫“广州电视塔”好了 2009-10-23 |
南方日报:径直就叫“广州电视塔”好了 2009-10-23 |
学区房 2014-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