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报道引起广泛热议。其实抢购的不仅仅是马桶盖,还有电饭煲、刀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对于习惯了“中国制造”称雄全球的国人,这样的新闻多少有点刺激。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对于生活品质、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正在迅速提升,如果国内企业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越来越多人就可能用“脚和钞票”投票,加入海外抢购的行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十多年,“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如潮水般占领全球市场的巨大份额。然而近几年来,新的潮流迅速涌起,并且方兴未艾。一方面是国内企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出口增长停滞,国内市场也销售惨淡,另一方面是中国的“扫货大军”横扫全球市场,“扫货”范围也从刚开始的奢侈品,逐渐扩大到奶粉、服饰、化妆品,直至最近的电饭煲、马桶盖、刀具等普通日常用品。产生这种令人意外的逆转,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悄然升级换代,但“中国制造”却迟迟未能实现升级换代。
在经济起步阶段,我国大多数生产要素都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顺理成章。这种发展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阶段,国内许多企业都是以规模和低价取胜,通过生产大量廉价商品来占领市场。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量的扩张必然受到限制,因为低端市场的容量并不会无限扩大。要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求转而占领中高端市场,就要求商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在中高端市场上,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品牌价值远比数量和廉价重要。然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很多国内企业的软肋。
没能实现升级换代的“中国制造”,甚至还在日渐失去国内市场的份额。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富裕起来的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国际市场日趋同步。他们也要求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加多元、富有个性的产品,要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当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时,从短期看,他们会把目光转向国外市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海外购物。从长期看,这可能会促使国内市场进口更多的国外产品和服务,挤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内需市场持续疲软的同时,海外扫货大军展现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这种在国内市场无法释放的需求,正是国内企业应该着力的方向。国内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我们企业生产的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的技术更高、质量更好、更有创意、更有信誉,我们的商业模式比国外市场更创新、更畅通,这些转向海外的购买力,就很容易重新回到国内市场。
可见,海外抢购让人看到危机所在,但如果能以此作为倒逼力量,国内企业就有可能把握危中之机,浴火重生。致力于发掘国内市场,就要以消费者新的需求为导向,生产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除了单个产品之外,还要提升整个产业链,包括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质量水平、营销能力和市场服务等等方面,使整个产业链不断往高端走。这些努力都有助于“中国制造”完成升级换代,在重新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能开发更大的国际市场。
一周看点(第230期) 2014-05-30 |
一周看点(第241期) 2014-08-15 |
一周看点(第242期) 2014-08-22 |
解放日报:《神雕侠侣》拍成“雷侣”颠覆了谁 2014-12-12 |
解放日报:“任性”,能不能不那么任性 2014-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