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一位新加坡当地网民在微博透露的一个细节被广为转发:贵为“国父”的李光耀生前在新加坡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时,享有的待遇并不比同在重症室的其他病患高出多少,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他的照料并不影响到医生的轮换培训。这位认证身份为医生和医学博士的网民也感慨说,新加坡的政要看来真没什么特权。
表面上是特权,实则往往涉及滥用职权或利益交换。而在新加坡,这两者都是为政者需要力避的嫌疑,从程序上也有足够的利益关联申报机制和回避机制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使掌握公职权力的人不大可能利用其权力而谋求利益或特殊的待遇。
李光耀平常就医一事在新加坡并未引起注意,而在中国的读者群中却让很多人感慨。也有一些人质疑网友的描述是否准确。而在新加坡当地来看,这件事却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毕竟新加坡综合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医疗机构之一。而在重症监护室,一般患者也会在相互隔开的单间内接受治疗和监护,因此应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医疗条件。
以笔者在新加坡的经历来看,作为前总理的李光耀唯一享受“特权”的是安保——在公共场合出席的活动,其安保一般显然比其他人要严密。当然,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李光耀一路走来不乏敌对者,政治生涯中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反观我们,人们对于“特权”回避的意识淡薄,乃至对特权倾向于享受的态度,恰恰说明普通公众对于利益回避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要让人们的“特权”意识淡薄,需要做的是从机制和申报回避流程上做足文章,避免纠葛不清的利益输送,也避免瓜田李下,这也是现代政治的一条重要原则。
不过,要一直保持清白显然并非易事。即便谨慎如李光耀,也并非没有遭遇过公众的质疑。1996年5月,李光耀、李显龙父子在国会公开接受质询,澄清其在购买房产时享受的折扣是否有违原则。李光耀对此进行了清楚透明的解释,并由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做出结论,还了两人清白。调查显示,李光耀父子购买房产时享有的折扣是开发商正常给予的折让,享受折扣的还有一部分人。
李光耀曾说,如果有传言涉及他,他也会出面辟谣,以避免以讹传讹,损伤政府的公信力。由他一手创立的反腐体系能够让他成为调查的对象,也恰恰说明机制的成功。
非但在公共部门,在新加坡私营企业界,尤其是政府关联公司,也有需要避嫌的规章制度存在。在上市的政联公司,如果有高管的亲属在公司任职,则需要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两人的亲属关系。
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于限制“特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当然,如果要让空气进一步净化,仍需要继续努力,营造让人们主动注意回避利益关联的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育和培训,也更应该完善制度,明确哪些利益关联应该提前申报,哪些应该回避。
中国青年报:别指望老外总说让咱高兴的话 2009-11-17 |
新京报:李光耀病重,何以牵动世界舆论? 2015-03-18 |
中青报:误报李光耀死讯中的是与非 2015-03-20 |
人民网:网络造谣李光耀逝世 警方介入调查 2015-03-20 |
程亚文:治小国不若烹小鲜 2015-03-24 |
新京报:李光耀的历史遗产,仍将见证时代发展 2015-03-24 |
徐立凡:李光耀身后,历史仍将充满他的痕迹 2015-03-24 |
钱桂林:李光耀先生何以会牵动世界的神经? 2015-03-24 |
郑永年:李光耀的成功给中国三点启示 2015-03-24 |
陈季冰:没有了李光耀 “新加坡模式”的命... 2015-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