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崔玉娟:英雄观是中西方价值观的较量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在阅兵村的演出结束后,受阅部队首长表示,“英雄”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当前,社会上对英雄这个话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问。听到一些英雄遭到贬损,“作为大国军人,我们愤慨至极。一个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不能没有英雄,这也是在价值观上我们与西方国家的较量。”

  话剧《英雄24小时》正是通过对中国英雄谱的梳理,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到”中国英雄的精神内涵。

  正如田沁鑫所言,美国式的英雄大多是虚构的,是拯救世界的,他们是不会死的。这样的英雄观通过商业大片的形式向受众输入,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发起挑战。

  与美国式英雄不同,中国的英雄大多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有忠义诚信的、舍生忘死的、雄才大略的、智勇双全的……他们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轻易地否定他们是对历史的亵渎。

  在话剧出品方团中央的有关负责人看来,对英雄的质疑正是历史虚无主义观念在作怪。

  剧中,话剧演员没有仅仅还原历史故事,而是创造性地给历史英雄设定了不同的历史环境,甚至让他们穿越。最终,他们发现,一方面时势造英雄,另一方面,他们身上的英雄特质是人性中共通的东西,是可以跨越时空,可以传承的。

  当攀登珠峰的藏族姑娘把装备留给其他登山者时,她所展现出来的勇敢、自信和无畏,正如当年花木兰代父出征、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让人钦佩。而当年轻演员讲起邱少云、雷锋,联想到身边的军人和亲人时,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共鸣。

  因此,话剧结束于“只要坚持美好、正义、善良,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

  我们不谈拯救世界,但是我们都要做自己的英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