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登辉投书日媒一事引来岛内舆论翻腾。泛蓝势力以不忠不义挞伐李登辉,并进一步批评蔡英文的“尊重、包容不同的历史记忆”响应有对其认同之嫌。照理说,李不但伤害了台湾被日本殖民时期的历史情感,还戳破了过去台独强调台湾主体性的假象,理应燃起包含台独支持者在内全体人民的愤怒。然而别忘了,反课纲事件曾明确表露出,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欺压剥削已然被殖民现代性的褒辞淡化且形塑成正面观感。因此,“媚日”、“皇民”等指责对李、蔡与相关阵营非但不痛不痒,反被讥讽利用话题制造社会对立。平心而论,若说马英九、洪秀柱等人炮轰李登辉纯粹基于选举考虑未免有失公允,但泛蓝势力的攻讦的确流于党国思维且仅停留在李的祖国认知难以直指核心。
依照李登辉原文的“历史事实”来看,他在二战期间不只作为经受战争磨难的一般百姓,更曾投身军队体验到徘徊生死的残酷关头,甚至因此与兄长天人永别。他也描述到,正是如此深刻的经历让他能够置生死于度外地全力投入台湾的民主化与本土化。尽管如此,一个近百老人自我剖析生命经验的真诚实在无法教人动容。众所皆知,今年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李登辉于七十年前曾报效的是大日本帝国,在全世界人民皆然抵抗法西斯破坏和平的长期努力里,亲身尝过战争苦果的李登辉却念念不忘身为法西斯阵营的一份子。李登辉该被指责的已经不只是个人如何诠释历史进而如何定位身份认同的问题,他对日本的认同,是连深刻反省过侵略战争的普遍日本人民都强力反对的日本军国主义。
掀起风波的言论还只是向日本右翼示好的开端。李登辉这篇名为“揭开日台合作新帷幕”的文章被列在“不要击溃安倍政权”专题中,全文内容清楚描绘了他层次分明的政治布局。蔡英文对李登辉一事不表态是可以理解的,该文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批马捧蔡:一方面借着否定“九二共识”存在,划出与岛内亲中路线的分水岭;一方面替蔡英文的执政能力背书,至于要如何摆脱“一个中国”以确立台湾主体性,李登辉在第二个层次谈到跳脱以往、革新思想的“脱古革新”,认为摆脱中国大陆才足以让台湾的民主化、本土化更进一步。
李在2009年就已提过“脱古”概念。遗憾的是,阻碍台湾进步性的矛头至今仍单一地指向中国大陆,只字未提美国帝国主义与日本殖民统窒碍台湾的结构性因素,使得振振有词的“脱古”之说沦为毫无新意的“去中国化”重复表述。再者,他以任职“总统”时的修宪功绩为例,暗渡陈仓支持安倍政权修改宪法第九条以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又以“太阳花学运”为例,强调“年轻的力量”成就政治革新的必要。吊诡的是,日本群众对安倍执意通过的安保法案最显著的反对意见就是集体自卫权违宪,而抗议行动中包含了大规模的日本学生群体。李大力赞扬台湾“太阳花学运”的“反中”学子,却对反安倍政权的年轻力量视若无睹,此间差异突显了李登辉意识形态先行的矛盾,亦再度暴露他附和日本右翼政府为了积极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罔顾日本乃至亚洲安危的军国主义思维。
第三个层次即是日台合作新帷幕。长期着力于日台联系的李登辉必定熟悉日本经济发展情况。他就“安倍经济学”提出肯定与观察,以带动经济成长的“创新”作为补充,进而推出为日本与台湾经济重振旗鼓的合作方案。他十分具体地指出日、台两地可透过各自研发、生产优势,在IOT(Internet of Things)项目上开展合作以称霸市场的可能性。在这个部分要点出的是,安倍不惜牺牲日本人民权益一昧依从美国主导的TPP,尤有甚者“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实行至今为企业财团带来好处却再再打击中下阶层、中小企业与地方经济。作为安倍扶强欺弱的经济政策补充,李登辉所推出合作方案是否真能替两地人民创造经济福祉还有待商榷。
李登辉投书之事的言论风潮或许无法持续多时,但对台湾政治势力与对民众政治判断所产生的效应不容小觑。自李登辉成为台独精神领袖以来,向来扮演台湾政治光谱一端代表极绿/极右的角色,此作用可使得原本与国民党分属两端的民进党相对处在光谱的中间位置,进一步与缺乏政治资源而必须突出特定意识形态的小型政治势力共同吸纳各方本土力量。但对小型政治势力来说,这种吸纳作用在台湾立委选举的单一选区制度中极为不利。针对这点,李在投书中以反映民意为由建议台湾立委选举采取复数选区制,也就是可藉由把握特定选民来增加小党席次的制度,为台联以及被李登辉亲近日本右翼的思维所拉拢的新兴政治势力铺路。
放在2016的总统大选情势来看,李登辉此次极右的思想发言,除了因为支持蔡英文所以可在极绿/极右端为受制于美国而不敢轻言台独的蔡守住深绿选票,还将民进党往中间光谱推进。加上蔡凡事以“多元”之说模糊立场的柔性表态,使其掌握相对泛蓝来说较多拢络中间选民的机会。然而,中间选民之所以支持蔡英文,不外乎期待新的政治势力为日益艰困的生活带来改变。但台湾的政治生态始终限于意识形态操作,若发展格局仍停留在依附思维而不愿跟上逐步翻转世界分工秩序的亚洲脉动,“改变”非但将不断成为利益争夺的说辞,还将使台湾错失经济上升契机而陷入更加无法脱离当前发展受限的窘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将心比心”了吗? 2009-07-31 |
中华工商时报:最大的利好是两岸关系 2009-11-20 |
人民日报海外版:“反中”伤害岛内信心 2010-05-26 |
中华工商时报:最大的利好是两岸关系 2009-11-20 |
中国网:连马一条心,黄土变黄金 2009-01-07 |
刘江永:参拜不参拜,那是试金石 2010-08-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将心比心”了吗? 2009-07-31 |
远 猷:郭台铭为何焦虑? 2014-12-04 |
任成琦:李登辉的“媚日”皮与“台独”骨 2015-08-03 |
范 荣:畸型政治生态孳生疯狂政客 201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