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为设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贸易除了带来“真金白银”外,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即将举行,当前,国际设计贸易交流正处于较为活跃的时期,市场潜力大有可挖。
设计贸易基于设计创新,后者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和高端,是价值链中关键的增值环节。目前,我国设计贸易的潜力需求主要来自生产升级、消费升级和平台技术升级3个主要层面:一是与设计的相关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如传统制造业、家具产业等,一方面通过引入设计环节增加行业产品的附加值,打开国内外市场销路,另一方面还通过摸索全流程设计方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二是来自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后,带来的设计品消费市场需求上扬,无论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红海”竞争,还是结合科技元素的智能穿戴终端品开发,都可以从中一见趋势;此外,设计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相结合,已经萌生出许多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创业团队,这些新生企业也将依托自身优势,为国际设计贸易交流对接注入新鲜活力。
然而,设计贸易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亟待破解。首先,设计贸易的统计体系需科学化设计。虽然“设计品”这一名词已经在国内广泛使用,但包括“设计贸易”“设计服务”在内的设计业细分领域却难有定义和统计分类。现阶段我国缺少工业设计产业链,政府也没有工业设计的相关部门。这其中有设计业自身存在“融合”“依附”特性的原因,但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设计业数据或权重,对经济体而言仍具有参考价值,或将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之一,需要预先考量。
其次,促进设计贸易交流还需要加强设计产权保护,尤其是前端保护。设计创新是设计贸易交流的不竭源泉,而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正是设计创新的基础资源。近年来,我国生活类设计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而工业设计发展更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这些都对设计保护工作能否与时俱进提出了挑战。虽然在去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推出了国内首次建立起的设计版权电子认证体系“设计盾”,力争促进设计版权交易与金融服务,但其覆盖范围、推广速度与市场对服务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设计贸易交流与发展需要储备优秀人才,尤其是与文化、国际贸易相关的跨界人才。在工业设计领域,与设计自带的“硬”感觉相比,融入更多人文元素的“软”要素,将使产品和品牌更加立体饱满,而这也正在成为国际市场的增量需求。相信跨界人才的培养、储备和科学使用,将给设计贸易的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中国青年报:轮胎特保案:总统是靠不住的 2009-09-17 |
人民时评:新闻发布问责凸显责任意识 2009-09-17 |
人民时评:新闻发布问责凸显责任意识 2009-09-17 |
徐 锋:大爱超越国界,共同应对人类灾难 2011-03-14 |
冯武勇:守望相助,务实合作 2011-05-23 |
“郑州桥”的胶水 2011-09-09 |
秦 宏:做世界的中等阶层 2012-01-04 |
刘江永:中日韩合作又添新活力 2012-05-14 |
顾网闻之 2012-07-17 |
新华每日电讯:推进战略布局 共襄复兴伟业 2015-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