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英两国远隔万里,几乎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始的英国之行,必为两国开辟经济合作的新空间。跨越亚欧大陆的中英合作,共赢前景之可期,将让两国人民同受益。
2015年3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收到了威廉王子亲手转交的女王邀请函。半年之后,中国外交部公布了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的消息。中英两国政府和民间都对这次访问寄予厚望。白金汉宫和唐宁街将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习主席的到来。就在一个月前,英国财相乔治·奥斯本访华时表示,中英关系将开启“黄金十年”。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经济的复苏状况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除2012年外,英国近几年的GDP增速都在2%以上。据统计,英国GDP在2014年已超过法国,位列欧盟第二,仅次于德国。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英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不过,英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全面乐观。政府削减预算赤字的时间表一拖再拖,紧缩政策的延续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这些不满在住房等问题上持续发酵,不仅成为工党攻击保守党的重要把柄,也成为英国经济增长之路上实实在在的定时炸弹。而英国社会也对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争议不断。卡梅伦政府在明后两年欧盟重新谈判中的进展只是空头支票,如果当下的英国经济不能继续维持增长,紧缩政策不能及时退出,工党对2020年的执政地位就不是虎视眈眈那么简单了。
英国不同欧盟走得太近,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经济对欧盟的依赖较小。作为欧盟内部的第二大经济体,英国对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只占其出口总额的48%,这一比例与马耳他、希腊这两个小国并列倒数第一,不仅远低于63%的欧盟平均水平,跟上一梯队的意大利(55%)比起来也有相当距离;进口比例也只位列倒数第三位,比希腊和荷兰稍高一些。也就是说,相比其他欧盟国家,英国明显更加依赖欧盟以外的市场。
在欧盟外市场,英国对华贸易额急需提升。2014年,英国出口市场名单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和荷兰;进口市场方面,德国高居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显然,中国在英国的出口市场排名里并不靠前。2012年时,中国已经是英国第二大进口市场,却仅仅是第七大出口市场。而在中国的贸易伙伴排行榜上,英国即便不能望美日之项背,也不能短时间内媲美德国,可是连马来西亚都不如的交易额实在与两国经济体量不符。更何况,这是在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的情况下达成的。
英国的产业结构也许是此前中英贸易并不火热的重要原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电器、汽车到奢侈品,从大宗原料、电子产品到精密机械,中国市场不断暴涨的消费能力让美、日、德、法等国以及港台等地区大为受益,可是英国经济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因为英国似乎并不能为这一阶段中国的消费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尤其是产品消费从重量到重质,服务消费比重明显上升的转变过程中,英国经济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2014年的数据显示,服务业撑起了中国GDP增长的半壁江山。至2015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60%。服务业上半年增长了8.3%,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52.5%。中国消费者开始对英国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英式家具、酒类开始成为中国富裕家庭认可的高价值品牌;英国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资的重要选择之一。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由快速发展累积的大量财富必将在全世界寻找投资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且“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外汇储备需要多样化的配置渠道,国有资本也需要更加可靠的海外合作伙伴。英国稳定的监管环境,与通胀挂钩的回报,以及规范的操作经验,可以成为中国长期、稳定、可预见的海外投资市场,并为中国提供“真正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
英国对同中国展开国际金融合作已早有准备。2011年,伦敦开始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至2014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143%。今年3月,英国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此外,英国目前已是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比中国对法德两国投资的总和还要多。英国外交部的数据称,最近5年,中国对英投资以每年85%的“不可思议速度”增长。奥斯本所言的“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比英国更加开放”只是实话实话。
中英经济合作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伦敦金融城,“英国所有地区都会加入其中”。北部的曼彻斯特、利物浦等老工业城市,急需海外投资以推进包括交通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更新,完成财相所设想的“北方经济引擎增长计划”。用奥斯本的话讲,未来5年,中国经济哪怕不能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其经济增量也至少相当于一个英国的规模。英国应该欢迎中国的崛起,并从中获益;在帮助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助力英国经济的增长。
从中国的经济转型、资本输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英国经济的优势领域开始真正地可以分得一杯羹,而且有望成为首善之区,这是务实的英国政客们万万不想错过的机会。中国也能在需要成熟海外市场合作方的时候,迎来一位经验丰富的操盘手和信誉良好的伙伴。双方之合作前景,一片光明。
不久以前,BBC记者在北京问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相比其他西方主要经济体)是否有些晚?他回答:拥抱中国,犹未为晚;盛宴正酣,中英合作正当时!
李书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人民日报:观念变革 业务创新 2009-08-10 |
人民日报:观念变革 业务创新 2009-08-10 |
人民日报:猪头肉·油漆刷·泥饭碗 2008-12-04 |
人民日报:猪头肉·油漆刷·泥饭碗 2008-12-04 |
人民日报:监督的力量 2009-09-11 |
人民日报:监督的力量 2009-09-11 |
铁 肩:炒作大婚与冲喜经济 2011-04-29 |
北京日报:法英金融监管争斗 2009-12-07 |
北京日报:法英金融监管争斗 2009-12-07 |
李 罡:人民币落户伦敦着眼互利 2014-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