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刘 洪:外宣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早些年,在以色列和美国等地工作时,不少当地朋友,如果是第一次去中国,回来后总有类似的感慨:哎呀,你们的国家发展真快了;你们的建筑和文化,太棒了;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友好了。情绪外露的朋友,还往往边说话边比划,说到激动处,勾肩搭背、吐沫横飞⋯⋯

  游子海外,听到别人夸赞,总是格外高兴。但同时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什么这些外国朋友——他们肯定对中国不存在歧见,他们之前印象中的,几乎是另一个中国?概括来讲,灰色、阴暗、僵化、千人一面的中国。

  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他们从媒体书籍中接触到的中国,往往是一个带有各种毛病的中国,当然,新闻有其传播规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在某些国家,对中国以偏概全的描述,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二,我们的外宣确实存在诸多改进的地方,表述老套不到位,外国人不理解更不接受,有时花钱也是白干事。

  有如此感慨,是因为看到了进步。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组《乐享中国》的短片,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十个小短片,主角都是老外,一般一分钟一集,简短,但内涵丰富。比如,操着一口京片子的美国摄影师,取了了中文名“曹操”,每天乐滋滋地拿着镜头游走在北京的胡同深处;来自南非的艺术家Ian Hamlinton,在广西阳朔开了家咖啡馆,他修旧如旧,将中国古老民居打造了两个女儿的“秘密花园”⋯⋯

  十个身份年龄职业都不同的老外,其实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在中国生活,他们都喜欢中国文化,当然,有些人更喜爱中国姑娘——好几个还同中国女孩结了婚。他们眼中的中国,自然不是灰色的、僵化的,而是多彩的、丰富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他们深爱无疑。

  后来了解,这组短片,其实是一组外宣片,在习主席访美之际,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和网络上播放。10个外国人的选择也颇有讲究,既有美英法俄这样的大国公民,也有来自摩尔多瓦、约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有的在中国学艺,有在中国工作;他们不仅仅只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的还定居于中国的偏远地区。

  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磅礴的场景、没有外交上的套话,但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故事中,却让人见识了真挚的情感、对中国文化的青睐,以及背后一个发展进步包容的中国。这样的外宣片,有唯美的画面,有动人的故事,有文化的穿插,才真正是润物细无声,能够为外国人所接受和喜爱。

  在这10个小短片中,“曹操”的京片子和幽默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幽默是一种上乘的功夫,更能在外宣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几个片子,如果形式更舒放一点、内容更幽默一些,感觉还会更打动人。另外,婚姻是最促进文化融合的方式,但也别总是中国姑娘配外国汉啊,我们其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小伙正幸福地与外国姑娘生活着。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在演讲中所说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照本宣科、自娱自乐的所谓外宣,其实不是外宣。外宣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通过艺术的巧思、真实的细节,让对方真正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和喜爱中国,也不应回避问题和缺点,这才更显得大气、真实。

  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是让人刮目相看的的软实力外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