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纪明葵:习近平主席为中东外交布局再度起航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在沙特与伊朗断交声中,中国发表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是中东和平、发展、文明、建设、对话、合作之旅,意义深远。

  提升友谊、深化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之际访问中东地区三国,并发表《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文件,彰显了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重视,也回应了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期待。阿拉伯世界认为中国与他们的交往是真诚友好的,与中国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未来中阿关系必将循着政策文件这一明确清晰的纲领不断向前发展。

  近年来,中东地区形势动荡加剧,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中东事务时,中国始终坚持以《联合国宪章》为外交准绳,积极劝和促谈,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而非制裁和武力干预解决问题。中国的主张越来越为中东地区各方政治力量理解和接受,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中东,表明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责任、也有意愿为中东和平稳定做出贡献,这一地区跌宕起伏的局势不但与我国西部边陲安稳休戚相关,更牵动世界和平。

  虽然阿拉伯国家包括一些国家的内部各派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他们与我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阿拉伯各国都视中国为兄弟、伙伴,这有助于中国发挥与世界其他大国不同的促进和谈与合作的独特作用。在中国朋友圈中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中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沙特与伊朗断交后,中国外交部作了积极努力,这次习近平主席同时访问这两个国家,必然会对消除两国分歧,促进相互理解,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作为中东和平建设者具有得天独厚的“软实力”,中国从没有侵略中东、殖民中东的历史,在中东事务上态度公正、平衡,不求私利、不拉偏架,与中东各方力量都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在中东国家中享有很高声望,中东国家欢迎中国的做法,也期望中国继续积极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

  习近平主席此行,将就中东局势的和平稳定进一步提出中国主张,支持地区国家维护主权的努力,支持地区国家坚持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努力,支持通过对话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通过发展促进地区稳定,这是中国中东政策的核心,并将面向地区国家和平稳定提出一系列合作举措。

  大国气度、大国担当

  沙特、埃及与伊朗位于陆海丝路西端交汇地带,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有历史积淀、情感共鸣,是天然合作伙伴。中国与三国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寻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加快扩大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步伐。习近平主席此访,必然会为东西靠拢潮流注入新动力。

  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近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曾提出中阿“1+2+3” 合作格局,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的域共建合作计划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是集产能、基础设施、融资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发展与合作。由于阿拉伯国家的综合性与多元性,在各国的对接方式应是灵活、多方位的。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伊朗与中国友谊和合作源远流长,沙特则连续10余年成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如今,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需要顶层设计全面提升传统友好合作、推进新的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当前沙特在低油价压力下正加快经济结构改革步伐,埃及经历动荡后百废待兴,伊朗在与国际社会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习近平主席此访将分别与中东三国领导人会谈,共同谋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在双边交往的最高平台上,面向整个地区推进中国与中东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方向取得新进展,见证经贸、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充分显现了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愿通过带动阿拉伯国家发展来解决它们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终实现稳定和繁荣,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